2 宴会-《大唐公主的小驸马》


    第(3/3)页

    三百字能写出什么东西?不到三百字,又凭什么能敲开公主府邸和官途的大门,因为你长得好看吗?

    当然,世人对长得好看的人总是有更多的宽容和更好的评价,但绝不意味着长的好看的人更靠谱。

    这可是正事。

    不过那个时代都不缺颜狗,沈三问觉得,选个好看的人做教育吉祥物也不错。

    总之两千份答卷,真正言之有物能够联系实际,或者空谈理想到一定境界令人服气的,也只有四百余份。

    还是从三百字一下的文中选出十份沧海遗珠以后的结果。

    路漫漫其修远兮。

    从区分朝廷力量,到办宴会,为了办好一场宴会,先是认真从请的人分析,然后引发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血腥选拔。

    一万字最终只剩四百人脱颖而出,将最终有入府邸答题的资格,赴教育改革之宴的路恐怖如斯。

    总之,最后是真的有四百个身家清白的人先后进府了。

    这四百个人,三百二十个都非常年轻,符合二八定律。

    所以沈三问将目光主要投向的是剩下八十个年轻人。

    活力朝气蓬勃上进的年轻人,没有被各种经历打击过,一心向上的人才是教育改革的希望。

    不是说老年人不行,而是沈三问觉得他们不可能接受他的思想,就算勉强接受,也是为了别有目的,不可能将国家的教育事业当作自己的目标,自己的事业来做。

    这不符合沈三问的兴趣和志向驱动理论。

    梦想,能够为人提供不可思议的动力。

    金钱,只能提供最基本的动力。

    虽然大多数时候,没有基本动力,便没有更博大更强悍的动力。

    年轻而有富裕,出身足够好的人,便是沈三问这次确定好,筛选出来能用的人。

    八十人又只剩下十六人。

    大多数对答时间都是走过场,不至于让他们难堪,也不至于浪费沈三问太多时间,先是一场为时三分钟的自由发挥时间。

    若是真的曾经有过教育改革的想法,对此事有规划,沈三问也不介意打破自己已有的旧思维,为他们提供一线机会,让他们一展所长。

    但是,大周这种生产力条件,哪里会有很多这样的梦想家。就算有,也不一定能让沈三问遇到。

    最后这些人中也的确没有能让沈三问惊艳的人。

    倒是有几个能主动请缨直接说明来意的,挺懂沈三问的意思了,但很可惜不是他要找的人,没有机会。

    问答终于流于走过场,最后留下来十六个人。他们对教育改革有各种幼稚的想法,但是他们的内心中的确没有丝毫抵制的意思。

    这与他们利益无关。

    改革与否,不可能影响他们目前的生活。至于将来的生活,影响的也不是他们这一代人,不是他们可以预见的子孙。

    甚至他们还可能因此得利,成为这场改革的赢家。

    从最沈三问宣布他们留下的时候开始,他们便不会再有反对改革的机会。

    不过,这十六人还是得分个主从。

    若是一场会议一群人都有决定权,那事情便不用办了。

    一千个读者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该不该绕路以免踩死蚂蚁的问题,都能有该,不该,随意,看心情,看时间,等等,这么多解答的情况下,十六个身世背景差不多,无法约束,各有梦想的小年轻能达成一致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最优配置自然是奇数个决定人,要么三,要么五。

    沈三问留下他们,直接向他们宣布了这一结果。

    “你们若是愿意为教育改革服务,外面所有愿意留下来的人,都会成为你们的帮手。但是你们之间,也会有主从上下关系,谁能提出最好的建议,谁就能成为这里剩下十三个人的上司。

    每个人只有一次机会,先后发言各有优劣,每人三个沙漏的时间。规则已经说清楚了,那么,现在开始。”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