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宴会-《大唐公主的小驸马》


    第(2/3)页

    五行七望嫡系人手一份。

    朝官人手一份。

    等等。

    这还有个锤子意义。

    反对的不也是这些人吗?来蹭饭吃了?

    一下子宴请这么多人,也有巨大的政治风险吧。

    那这场宴会还举行不举行呢?

    不举行,这请帖发出去没对线,各种流言蜚语就传出来了,还会被人非议是穷了还是怕了,还是对谁谁谁有意见。突然取消,好像也丢不起这个人。

    举行吧,真的没什么意义。明知道你反对,还叫你来干嘛?营造一片和谐氛围,天下大同,人人支持的假象吗?这些人背过头说法就变了,指不定还会取笑公主办了一场搞笑的形式主义宴会。

    所以,第一次宴会只能无限期推迟了。

    不能当冤大头,可也不能不办。

    沈三问先严查了名单,每个人发的好像都没问题,邀请的都是至交好友,其中许多人也是有大智慧。

    只有少数人将请柬发到了权贵手上,不知道是被威胁了还是怎么着,参加这次宴会好像成了洛阳的潮流,不参加就不是一个好官了。

    估计再过不久,这请帖要洛阳人手一份了。他可是没限制参加人的身份的,总有人会带着家人见世面不是。

    沈三问很想问他们有没有花银子买请帖的,这可是一条财路啊。虽然比照他的身份此举有点难看,但是比起请全洛阳人吃饭,他更想从全洛阳人手中掏钱。

    或者他们自己掏钱,自己还觉得赚到了最好。

    当然只能是想想,现在得办正事。

    沈三问快刀斩乱麻的又出了新招,请自行陈述参会的必要性,你有什么资格参加为了教育改革举办的宴会,你参会能做些什么,会后又有什么意义。

    既然大家都想来凑热闹,就不考虑他们能不能相处融洽,会不会当庭打起来的问题了,直接进入选人才环节。

    不知道大周的人能不能读懂他背后的意思,参与进来。实在找不到自己意义的,胡诌两句他认可的,这顿饭他也请了。

    这的确是个劝退的法子,特别沈三问还贴了公告,确定要参加的人七日之内回个会说明的信,十五日之内将要说的话写好,然后三十日再面谈。

    整个一选拔活动,整的大周人一愣一愣的。

    什么时候吃个饭还要走流程了?

    吃个饭得等三十日那时候不一定有空啊,舅舅家的小猫要生崽了,那时候得去送礼把,不回信了。

    还有七天,到第七天再去回信吧,然后当日一个醉酒误事,或者压根不记得这档子事了,凉凉。

    写信说支持的话啊?还算了吧,要脸,这白纸黑字以后不好赖。

    面谈不擅长普通话,口信很重,驸马爷说不定听不懂啊,还是算了?

    当时候问问题答不上来也怪难堪的,不去。

    先前的请柬大概一万份,现在便只剩下两千个答复了。

    勇气,是大多数人不具备的素质,特别是久经沧桑或者有一定阅历的人。

    不是他们胆怯,而是一次次受挫后不再有信心。遇到机会想的不是我能行,我能成功,而是这么多人怎么会是我?我过了第一关也不能过第二关。

    虽然很无奈,但是这个筛选还是必须得做啊。

    机会不止留给有准备的,也会留一线给勇于尝试的人。

    甚至许多时候,等你准备好了,机会也溜走了,你又不是世界的中心,他为什么要在原地等你?

    十五日后,沈三问开始阅卷。

    这是一份事关前途的答卷,聪明认真的人自然会将自己所学全部写出来,描述清楚。

    第一关的筛选便是三百字以下不看。

    若是可以,沈三问也不想看长篇论述。但是干瘪的一句话,容易有歧义,说不定写作人自己都没想清楚,执行起来就更难了。

    社会万象千变万化,一场改革更是诸多变故。凭什么你的重要性,你的对策,你的想法,能得到别人的承认?

    只能是因为他详细,贴合实际,考虑周到全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