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是皇帝赏的?” “这是皇太子钓的?” 一群人故意的,把自己说高兴了,哈哈哈!又震惊:“这鱼得有几千斤重吧?” 蒙旦说道:“估计有一千五百斤。应该能炖不少鱼汤。” 又有人问道:“谁都能喝吗?” 蒙旦应道:“卫国的人可以,其他人就不用了。” 好多人想吃! 老者也有点想,故作潇洒的笑道:“卫王对百姓是真好。” 一个老农应道:“王爷爱民如子,我们就不能做不孝子。”又说那被毒蛇咬的一家,“那也是父慈子孝啊。” 小吏还没走,累的,歇歇,想喝鱼汤,和大家八卦:“伯父对侄子不好、叔父对侄子不好的多了,咱也不说。这家叔叔婶婶孩子多,真正做到了一视同仁,大的现在都成了亲,有了孩子,也不分家。干活都是一家人一块。一家人干活也可勤快。老汉为什么天不亮就上山?赶着这好天气想多做一点,给儿子侄子再攒些家底。” 一个老太太说道:“对啊。王爷说了,要让大家过好,这过不好是对不起自己。以前赚的银子不是自己的,现在赚的都是自己的,是儿孙的。王爷还给补贴,越勤快的补的更多。” 所以都拼命搞钱。王爷走了,大家继续忙,搞钱。 一些人在这儿都呆不下去了。都想赶紧搞钱。 那孝子还想追着云章给银子。 几个纨绔拦着他商量:“你是不是觉得你家离得远,姑娘不会去?你说个地址,我们现在就去。” 搞钱啊,不开玩笑!顺便一路走走玩玩。至于地头蛇搞不了?怎么可能?多少地头蛇被搞了? 一个纨绔特别认真的盘算:“手头有点紧啊,想捐银子修条路都没有。” 一个白白胖胖的纨绔附和道:“对啊,太没面子了。我还想捐银子修两座娘娘庙。” 有人不明白:“为什么修那么多娘娘庙?”带着质疑。 纨绔盯上他,先礼后兵:“知道娘娘庙是什么吗?是姑娘读书学艺的地方。每个村子都修,能不多吗?不过多数的村子自己筹到银子了,也有一些村子实在拿不出银子。你这么有想法,想必银子不少?” 那人怒道:“村姑读什么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