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巳时二刻,秦府前院办公室。 萧媚娘凤眸微抬,淡淡地扫了秦明一眼,纤纤玉指轻点茶几上堆积的拜帖,语气平静无波: “这些便是长安各大勋贵府上送来的拜帖。” “他们此次投帖,一是为清北书院破例招收其族中子弟特来致谢,二是皆纷纷表示想要在明日巳时中过府拜谒。” 萧媚娘停顿了一下,将其中较薄的一摞拜帖徐徐推至秦明面前,肃然道: “此外,清河崔氏崔诚、荥阳郑氏郑文和太原王氏王珪,不知从何处得知书院要对外招收学子的消息,也命人递了拜帖,盼望明日登门造访。” 言罢,萧媚娘身子微微前倾,执起茶盏,轻啜了一口香茗,静侯秦明回应。 秦明听罢,眉头轻皱,低头翻看起了茶几上的拜帖。 勋贵们的反应,皆在秦明的意料之中—— 这些世家大族皆有私塾且族学深厚,在未弄清楚清北书院的底蕴之前,断然不会轻易将族中的核心弟子,送入清北书院这座名不见经传的书院。 更何况,每月每人百贯的束脩,即便对钟鸣鼎食之家也不是小数目。 此刻,秦明更在意的是,那三家山东士族从何处得来的消息。 [清河崔氏的话事人崔诚与程家婶婶乃是同胞兄妹,想必是程家婶婶透漏的风声。] [儒学院院长王绩虽淡泊名利,但终究出身太原王氏,且辈分比王珪还高,想为家族培养几个后辈,也在情理之中。] [至于,荥阳郑氏......莫非是得了那位风姿绰约、端庄娴静的“太子妃”的授意?] 很快,秦明的部分猜测,便得到了印证。 卢国夫人崔氏在拜帖中陈明: 昨夜她将清北书院对外招生的消息,以书信的方式告知了兄长崔诚。 至于崔诚是否愿意将族中子弟送入书院求学;秦明是否招收清河崔氏的子弟,全凭崔诚和秦明各自决定,她并不予以干涉。 只不过,她在拜帖的末尾特意提及—— 侄女有容自幼敏而好学,饱读诗书,若是书院先生尚有空缺,望秦明能给崔有容一个来书院任教的机会。 无独有偶,琅琊侯夫人裴氏也提出了相同的请托—— 欲让待字闺中的小妹蒹葭,出任书院的女先生,教导学子识文断字。 看到此处,秦明眼前不由地浮现出两道身姿婀娜的女子: 崔有容身姿丰腴,行动时如云堆雪砌,静立时更是低头不见脚尖,无愧“有容”之名! 裴蒹葭楚腰纤细,行走间如弱柳扶风,仿佛春日河岸最柔软的柳条,自带一番我见犹怜的风姿。 两位皆是世间难得的绝色,才华更是不俗。 崔氏和裴氏在拜帖中,分别提到: 崔有容是师从书法大家,一手簪花小楷清丽脱俗; 裴蒹葭于经史子集上亦有颇深涉猎,在儒学院任教绰绰有余。 若能将她们招揽入书院,于师资、于平衡,皆有益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