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唐军大营。 李靖、段志玄、李道宗,一人拿着一个千里眼,查看着埋伏在官道两侧山林中的鲜卑人和党项人。 此次,李靖之所以敢带着主力大军,埋头冲进吐谷浑的包围圈。 一是因为,他在走出长安的第三天,就已经想到了,以步卒对付敌军骑卒的办法。 二是因为,千里眼和吉利服的出现,大大的提高了唐军斥候的侦查能力,让他可以料敌以先。 而且,无论是对付骑兵的运兵车,还是提高侦查能力的千里眼、吉利服,亦或是已经广泛应用的马铁蹄,这些可都秦明拿出来的。 这在李靖看来,秦明几乎是凭借一己之力,改变了战场上的形势。 此战结束,秦明当居首功。 也正因如此, 李靖才铁了心,要要收秦明作关门弟子。 因为在李靖的认知里,学兵法容易,可想要打造出,左右战争形势的“兵器”,却是千难万难。 而且最重要的是,秦明还年轻。 以后他肯定能拿出,更多增加大军战力的兵器。 千年后,万年后,说不得,他这个当师傅的还能沾弟子的光呢! 他如今的地位和权力,已经达到顶峰,目前唯一值得他追求的,就是身后名了。 ...... 李靖原本以为,只要他带兵进入陆家沟地界,敌军就会按捺不住,派出大股骑兵朝他们发起突袭。 甚至为了引诱敌人进攻,他还刻意下令,让大军埋锅做饭。 可是结果却大大出乎李靖的预料,直到大军都吃饱了,敌军仍旧一动不动。 “哎,一群怂货!真是狗肉上不了席面!” 段志玄和李道宗听到李靖的吐槽,不由的摇头苦笑。 若是秦明在场,一定会跟着吐槽一句。 “大总管,不,师傅,您老飘了啊!” 正在此时,身披金甲的李靖,放下手中的千里眼,扭头朝传令兵,说道: “传令下去,半刻钟后全军调转方向,撤回榆中城。” 传令兵对于李靖的这道命令,虽然有些诧异和不解,但出于对李靖的崇拜以及军人的天职,还是躬身应喏,转身离去。 正在此时,任城王李道宗和樊国公段志玄来到李靖身边。 李道宗一脸严肃的问道: “大总管,您是准备假意撤退,诱敌来攻?” 李靖点了点头,道: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