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可老贼当然不可能管这些讨论。 这些年,即便老贼的作品里有再多争议,再多讨论,身为作者的老贼都极少极少在公开场合表达出自己对于这本书的观点,而是将作品完全交给了读者。 而且即便是在前世,这些所谓的“阴谋论”是很有价值的。 所有的过度解读,这都说明了作品引起了读者们更深层次的思考,单单是这个,价值就很高了,因为在现代社会之中,读者越来越不愿意去思考,导致的就是在整个社会的言行举止中,都缺少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种想法即便是错的,可至少是有理有据的,建立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如果没有这些讨论,那么作品发布出来的意义就会缺少很多。 当然,之所以被称之为“阴谋论”,还是因为这大多都基于主观臆断之上。 可不得不说却是一个很好的想法。 因为孙悟空并没有什么版不版权之说,所以在《西游记》发布,这种讨论出来之后,第二天,网文网站上就出现了很多很多关于孙悟空与《西游记》的作品,都是写孙悟空被六耳猕猴取代之后,被如来镇压之后的故事! 其实这样的,在前世同样有很多,甚至漫画也有,这俨然成为了《西游记》的另一种发展方向。 看到孙悟空受难,最后脱困,再最后与八戒,沙僧重聚,打上那天庭!! 再度大闹天宫! 这剧情…… 光是想想就刺激! 毕竟在这类中天庭那简直就是“道貌岸然的大反派”,不大战天庭说不过去。 …… 整个《西游记》阅读下来,万千读者就一个感受—— 牛逼! 老贼硬生生在现代世界中,有他的笔,他的文字,在一个虚拟广阔而庞杂的艺术世界里,展现出了超凡的艺术想象力。 用瑰丽的、幻想的翅膀,将这个世界的读者们都带入到了天宫之中,带入到一个又一个的神仙洞府,这个人们鲜为人知的世界之中! 不管是故事情节还是语言文字,这部《西游记》可以说都是无可挑剔,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西游记》艺术宫殿! …… “《西游记》是九州文学艺术的一座不朽丰碑!” 这个评价,并不是夏州人自己评的,而是世界媒体给予《西游记》的评价! 他们不知道老贼究竟是走遍了多少个地方,了解过多少地方的历史,文化,不知道为什么老贼写英州,就如同一个土生土长的英州人。 写俄州,就像是经历过一百多年前的革命时代一样。 至于夏州更不用多说,那种独属于夏州的文学艺术韵味,可以说因为夏州悠久的文化历史,是其余九州都没有的风韵! 几乎是在《西游记》发布后的两周之内,长安影视公司就宣布,将会与老贼展开合作,将《西游记》拍摄成电视剧,进一步的扩大《西游记》的影响。 在前世,那一版经典的《西游记》影响实在是太过深远,深受青少年观众的喜爱,几乎每年的寒暑假期间,各地电视台都要重播,而学生们更是百看不厌。 文学艺术,光是通过文字,很难如同影视那般大规模传播开来。 …… 文学源于生活,经典来自现实。 《西游记》的经典性,就源自玄奘大师西天取经的壮举,然后结合上神话故事的艺术性加以改编创作。 史书所记“此等危难,百千不能备叙”,被形象化为“九九八十一难”, 就算是《西游记》没有出来之前,关于《西游记》中的很多故事,都是沿着时光长河缓缓流动,在晚唐五代到宋元之际,就出现了各种体裁的西游文艺作品。 几乎每一个版本都有每一个版本的有趣之处,严肃的历史真实、浪漫的文学想象和活泼的民间传奇,融汇交织。 慢慢地,人物和故事逐渐趋于一致,终于,在老贼的《西游记》中,完成了艺术整合。 而如果仅仅觉得这就是一个简单的神话故事,那就大错特错了。 鲁迅先生曾经这般评价《西游记》道: “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 “作者禀性,‘复善谐剧’,故虽述变幻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在整个构建的神话世界之中,其实能够看到很多现实社会的投影,还有对待那个时候封建统治者的态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