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铁路之争-《大明公务员》


    第(3/3)页

    所以在几乎所有铁路建设之中,就是能不修桥,就不修桥,即便修,也尽可能选跨度小的铁桥,这个其实是有一点经验的。

    至于横跨大江大河的桥梁,对不起,请换船吧。

    还有就是沿着长江铁路,从南京出发,向东到松江,向西到武昌,乃至延伸到宜昌。

    而且葛天工在做这一件事情的时候,很注意一些问题,那就是与铁厂之间的关系。

    北方的铁路大多都是能够直接与铁厂相连的,即便不能直接相连,也有运河连通。或者海运的。可以将大连物料运输到修建的工地上。

    而南京这一条铁路,就是以太平铁厂为核心的。

    太平铁厂的底蕴与实力还是有的。只需要从北方调一些技术人员,稍稍改造一下,太平铁厂的生产能力,估计不下于辽东铁厂。

    所以以辽东铁厂为核心,修建以南京为中心的铁路网也就是顺理成章了。

    除此之外,就是浙江,江西,湖广与长江南岸铁路线相连的路线。也算是一个小铁路网,只是被大江大河分割成为不连续的铁路。

    还有一些,就是边边角角的铁路了。

    比如四川内部围绕成都一定要修铁路。福建沿岸一些小铁路。

    前者代表整个西南,西南的铁路都被何夕否定了。他只是给了西南方向一个修缮官道的承诺,毕竟不是何夕不想修,实在是不能修。

    只是总要是一碗水端平。

    否则西南会不满意的。而四川作为西南地区的老大,自然要安抚一下。而福建,广东在地理上与长江南岸的铁路网不相连。而且临海。修建的铁路多以连接主要城市为主。并不长。

    葛天工计算过,如果走海运,直接将原材料从北方运过来,也是可以的。

    于是才有这样的计划。

    在何夕看来,整个计划,东一块,西一坨,根本不能算是铁路网。

    而最少在能够修建长江大桥之前,大明也不可能有铁路网这个东西。

    何夕整理了一下,说道:「那就这个方案了。提交给定国是会吧。」

    不仅仅葛天工,还有很多人都大吃惊。无他,这个铁路计划之宏伟,简直史无前例。葛天工粗粗计算一下,就成本而言,并不下于打上一场大战。

    财政上的压力太大了。

    很多人根本没有想到,何夕居然会做出这样的决断。

    杨士奇忍不住说道:「大人,这个方案太过宏大了,朝廷是支持不起来的。还请大人三思啊。」

    「是啊。大人三思啊。」一时间这几人纷纷说道。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