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吴高的选择-《大明公务员》
            
            
            
                
    第(1/3)页
    第五章吴高的选择
    长崎。
    日本的真正中心,而今已经是长崎了。
    长崎总督,江阴侯吴高也接到了朝廷传令,让他到南京参加会议。
    而今的局面,让吴高有些无奈。
    当初,如果他跟随何夕,或许他而今的地位,与现在大不一般。特别是连哈刺不花位都在他之上了。
    只是,很多事情,后悔是没有用的。
    开战之初,吴高是很担心***的存亡的。在思想上行动上都有一些犹豫,最后权衡利弊之下,选择了最安稳的选项,那就是坐镇日本,坐观成败。
    吴高在这一场大战之中的所做所为,几乎是北京方面的沐春。
    如果形势倒转,北京败亡,吴高的行为大概与沐春没有什么区别。
    只是,而今想想当初的选择,吴高也谈不上后悔。只是有些怅然而已。
    战事数年,不知道多少开国功勋之后,灰飞烟灭,傅家就是典型。今后还有很多家族,会一步步的从权力中心退了下去。
    吴高当初的做法注定了,在这一场盛宴之中,并不能瓜分太多权力。但是他好歹也是北京方面的老臣,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他坐镇日本这几年,在供应北京金银,硝石铜矿,方面可从来没有短缺过了。..
    可以说,北京方面大战,大部分时候打的都是日本的硝石。
    吴高不会被朝廷当成外臣。
    不过,想要更进一步,在这一场大洗牌之中,保持家门不坠。吴高就要好好的想想办法了。
    来弥补之前的问题。
    只是他很明白,这一去京师,长崎这里就回不来了。
    别人或许没有感觉,但是吴高却品出来一些味道。这一次大会,带着几分削藩的意味。
    并不是,真有割据才有藩镇。而是大明朝廷内部的山头。
    在治国上,何夕已经有其中三味了。既不能让下面没有山头,如果是下面铁板一块,说明上面可以换人了。这种情况说明了。上层对下层完全失控。
    毕竟,大多数时候,派系无限可分,才是正常状态。
    但是对于山头,也必须压制。将内耗降低在一定程度之中。
    这几年,征战为先,吴高在东洋有着很多特权。就好像沐春在云南也有很多特权一样。这并不是孤立。而是普遍现象。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