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雁门关外-《大明公务员》
            
            
            
                
    第(3/3)页
    宋晟作为熟悉西北的老将,就代替了耿炳文主持西北军事。这一点与历史上大差不差。真正差别很大的是,历史上,西北从来不是主战场,宋晟算是坐观成败,最后将西北作为本钱,换了自己荣华富贵。
    而今西北成为双方交战的另外一个战场。
    一下子将宋晟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
    甚至南京那边有疯狂想要换将的想法。只是思来想去,临阵换将,对军中影响太大。这才没有换将,但是中枢好像第一天才知道,原来西北还有一个叫宋晟的人。
    可以说,宋晟这几个月接到的诏书。比他前半生加起来的还要多。甚至还有皇帝密旨,公侯伯爵的私信等等。
    宋晟的身份在这些勋贵面前是不够格的。之前根本没有人在乎宋家,而今好像宋家一下子变成了西北天柱,国家柱石之臣,这种情况让宋晟简直是受宠若惊。
    他从来没有得到过这么多的关注。让他承受不了。
    于是,他在关中坐不住了,得到了四川都司的兵马从南边调过来,他几乎将关中兵力调配一空。几乎全部调到了榆林,不惜一切代价,加固榆林城。
    榆林镇做为军事重镇,是明中后期的事情。在正统年间,蒙古人才进入河套地区,陕西才成为边地,在此之前,陕北地区根本没有蒙古人出没的踪迹。
    正因为如此,所谓的陕西的千里关墙,乃是余子俊等人修建的。而今根本没有。元代自然不会修建什么关墙。而金宋之时,是对应西夏的边境线与关墙的边境线完全不一样。
    所以也不可能借用了。
    但是宋晟也知道,这样想要将北军堵在黄河以东是不可能的。原因很简单,东胜卫控制了相当长一段黄河,而黄河以南有大片的沙漠。根本不可能派人驻守。
    而且黄河中上游,也不如下游那么多变,问题多多。几乎大部分地方水流平缓,甚至有些地方是可以涉渡的。所以横渡黄河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游牧民族甚至用羊皮筏子,就能渡过黄河,宋晟即便将陕西兵力全部摆开,也堵不上这千里黄河。只能退而求其次了。
    也就是以府州,榆林一线。作为陕西北方的防线。这里本来就是非常重要的边地,在宋代就是折家世镇之地。南北交锋之要,处于草原气候与农耕气候交接的地方。
    在这一条防线以北都是沙漠,与少部分植被的荒原。而这一道防线以南,就是勉强可以农耕的地方。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