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蒲州社-《大明公务员》


    第(3/3)页

    他手中那一张名刺,足够解决路上所有的麻烦。

    问题是,这五百人本身就是一个大麻烦。

    五百人代表五百个不同意见,他很难想象,会有这么多麻烦事。这还是大家出来本身没有想惹事的情况下。好在一路上,张大郎也将这些人按照村落乡里组织起来。好歹理顺了内部管理。

    这才好办了许多。

    张大郎一到这里,就去找何夕。不过,何夕不是他想见就能见到的。却见何府的管家接待了他。

    何府的管家不是别人,正是杨震。

    北京城的工程一开启,何夕的忙碌可想而知。自然没有时间接待张大郎,而杨震正好在北京。于是就由杨震接待了他。

    杨震听了张大郎所有经历,也看了张大郎的带来的人。忽然说道:“张兄。还不知道你高姓大名。”

    张大郎说道:“贱名不足挂齿,张友直。”

    杨震说道:“这一趟,你是赔钱的吧。”

    张大郎说道:“无妨,只要大人满意。怎么样都行。”

    有那一张名刺,张大郎已经赚太多了。他家算是小盐商,洪武年间的盐政还是很严密的。盐商们赚的都是辛苦钱,运粮食到边关,然后领盐引转卖。

    生意规模不大。但是有一张名刺傍身,今后做生意,就没有人敢刁难。他家里家底不厚。但有这一张名刺在,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发家,当然了,如果能抱上何大人的大腿就更好了。

    杨震说道:“大人最厚道了,让人办事,从来不会让人吃亏。这样吧。我给一个活计吧。保你赚钱。”

    张大郎说道:“什么活计?”

    杨震说道:“你跟我来。”

    于是,杨震带着张友直来到隔壁,一个很简陋的院子,上面挂着大明北京规划司。先带着他在一个科室登记,张友直稀里糊涂的登记了一大堆东西。

    最后又让取名。张友直不知道取什么名字。

    杨震知道他是山西蒲州人。就登记为蒲州社。

    在杨震的担保之下,几乎一路绿灯。然后,杨震又来到另外一个科室,找了一个老头。只听杨震称呼为“快大工。”张友直也不知道,这个快什么意思?难不成还有慢大工不成。

    却见杨震在这快大工身边说了几句话。却见快大工拿出一副比人还大的图纸,细细端详了起来。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