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对王之王-《大宋的那些事儿》


    第(3/3)页

    我故作沉思状,慢腾腾地迈着二五八万步,背着手缓缓地转身朝门走去,哎,要是手里再有把折扇就更摇摆了。当我慢悠悠地踱到门前,猛地双手一拍,大叫一声:

    “有了!”这一声无异于晴天霹雳,惊得李管家混身一抖,但随即又马上恢复了镇静,想来他是不信这旷世绝联竟被我这名不见经传的无名小辈在五步之内对出。但又不敢确定,一时间竟不知如何是好。

    我心中好笑,指着远处一座农家小院里升起的袅袅炊烟说:“李兄来看,这夕阳之下,几许炊烟袅袅,好一副田园农家风光。”

    “这……这又于作对何干?”

    “李兄此言差已,但凡呤诗作对,讲究的是借物言志,触景生情,正所谓佳句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小弟不才,方才却是在这一派田园农家的美景之中,找到了下联。”

    “这……这怎么可能。”

    “这有何不可能,李兄的上联是‘此木成柴山山出’,小弟的下联便是‘因火生烟夕夕多’。不知可否,还请李兄赐教。”

    一语言罢,连淑贞也拍着小手为我欢呼起来。我回头一笑,冲她做了个“V”字的手势。

    “这……”

    “这有何难,不巧又有了,白水作泉rìr又作一对,微笑着他。

    “我……”

    “江鸟为鸿隻隻雙!”

    “你……”

    “门口作问口口回”,“山丘化岳木木林”,“林木为森火火炎”。此后,不等开他再开口我又一气说出几条下联。

    “这……这……”李管家也一时语塞,吱唔了半天,料他怎么也想不到,这一绝联竟会让我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一下子对出了那么多下联。

    只见他原本白皙的脸庞已被涨得通红。猛地一弯腰,朝我施了个大礼,“宋先生不愧为青年才俊,学识过人。李某自愧不如啊!”

    我忙上前扶住李管家。“李兄何出此言,小弟愧不敢当啊。”

    李管家直起身来,从又上上下下打量了我一遍。“想不到宋先生满腹经纶,竟也如此地低调,毫无张扬,愚兄今rì受教了。”

    “哪里,李兄言重了。”

    “不不不,单凭宋先生的学识,这普天之下又有几人可比。不想今rì竟能在此有缘相见,想来真是三生有幸啊。只是不知先生如此博学,李某人却怎么从未听闻得有先生的名号呢?”

    “哦,是这样的,小弟我自幼误入一处与世隔绝之地,叫作”桃花源“,不知李兄可曾听过?”

    李管家闻言,面sè一惊,道:“宋先生所说的可是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写的‘桃花源’?”

    话一出口,淑贞抢着答道:“正是正是,原来李管家也知道天下有此一处神奇之地啊?”

    “呵呵,”我接过话道:“李兄果然是博览群书啊。在下所言正是此桃花源。”

    “哎呀,”李管家更是一惊,“没想到,没想到啊,天下竟真此地啊。那……先生可知如何前往?”

    “这……”我面作难sè,“在下也在想如何回去啊。我自幼误入桃花源,便再未复出,不想前rì里走出后就再也不得复返。唉……”

    李管家听我一说,也随着我低声叹息起来,“看来陶渊明所记据为所实啊。宋先生这等学识,想来也是在桃花源所学吧。”

    “惭愧,在下也只是在桃源时跟随先生读过几年书而已。”

    “啊?几年便能有此修为?想来这桃花源真乃世间佳地,人间仙境啊。先生自幼能得入此人间佳境,想来也是有了仙缘。”

    我笑而不答,因为我实在不知说什么好?看来古人都有搞盲目个人崇拜的习惯啊。再看淑贞,也是一脸羡慕之意。

    “淑贞大小姐,”李管家也转身对淑贞说道:“这位宋先生可是有大学问之人,你能得他指点,可是你的福份。往后可得多向先生请教才是。”

    言罢又转向我说:“宋先生,我家府上李老爷并无子嗣,唯其一位千金,但也天资聪慧。先生即已收了大小姐为门生,李家自是荣幸之至。我这里就先替我家老爷谢过了。

    老爷这几rì有些琐事须亲自处理,去了东京,改rì回到府上我便去报告他这喜讯,想来老爷也定会亲自前来道谢。“

    “李兄言重了,在下与淑贞妹妹脾xìng很是相投,算来也是有缘吧。今rì李兄不弃,更是自形惭愧。改rì李老爷回府时,我自当亲自前往拜见,哪敢劳烦李老爷亲自前来。”

    “那好,改rì老爷回府时李某定当亲自前来迎接宋先生。这几rì就先请先生屈就于此。”

    “哪里,这庄子背山面水,景sè甚好,在下在此也未感有何不便。”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