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代工的条件-《材料为王》
第(3/3)页
“这些企业虽然是军工企业,可他们这些年开工率已经很低了吧?而且7905协议是在79年才颁发,这些军工真的都能遵照执行吗?”郭逸铭反问道。
薛部长顿时话语一塞。
郭逸铭的疑问并非无的放矢,这些军工企业停产最久的都有近两年了,设备保养不善生锈的状况都非常普遍。而且这些企业之所以没有列入国家的生产计划,一方面是国家要缩减军队开支、将节约下来的资金用于经济建设,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些企业的技术力量、生产能力不如其他实力更强的军工龙头企业。
军工部门又不是傻子,哪怕是壮士断腕,也会先割实力较差的企业,没有一棒子将龙头企业干掉的做法。
技术力量不如人、设备老化、对于现行军品质量体系了解不深、执行力度不够,郭逸铭质疑他们是否能保证产品质量,薛部长还真不敢打这个保票。
郭逸铭也看出了他的为难,遂说道:“薛部长,不是我不相信您,而是此前我们吃过不少亏……,这两年来,做我们代工的企业也不少,有些企业事前也是满口承诺,让他们递交样品,也能符合我们的质量标准要求。可在实际供货的时候,我们却发现他们交来的产品绝大多数都不合格!
经过我们详细了解,才知道他们根本就没有生产合格品的条件!
之前交来的样品,不是采用非常规手段小批量生产,就是请兄弟单位帮助加工,然后骗我们说是他们做的。但这样欺瞒又有什么意思呢?所有的零部件我们都是要进行严格抽样检验的,不合格,哪怕你说破天去,我们也不可能付款!
不付款也就罢了,关键是对整个生产链造成的影响太恶劣了。你的部件不合格,浪费的不是你自家企业的资金、人力、物力,还浪费了我们宝贵的时间啊!
因为出了这些不合格的零部件,我们只有停下生产,重新寻找新的供应商,重新等待新供应上制造出合格品以后,我们才能进行后续工序。
您说这恶心不恶心?”
自陈部长到薛部长,三位部长面对他的质疑,都有些不自然。
“那郭先生的意思是?”
“我知道几位部长也是忧心于企业状况,想给他们找条出路。可质量问题是我们常抓不懈的重点核心,是我们企业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的基本要求,绝无可能轻忽怠慢。所以我觉得,部里还是先看看我们的质量标准手册,然后再由部里组织一个专门的调查组,对企业的情况进行一下mō排,算是初选,将那些真正具备生产能力的企业推荐上来。
另外,上次这些企业来,我就大致了解了他们的一些情况。
说实话,这些企业情况都很不好。设备长期闲置,缺乏足够保养,有些设备甚至都无法正常使用。干部职工呢,也因为工资长期拖欠,人心涣散,一些技术人员也因为长期不接触实际工作,而水平或是落后、或是退化,即便给他们好的设备,能不能制造出合格的产品也要打个疑问。
因此我有个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三位部长听他把属下企业贬得一钱不值,又是尴尬又是恼怒。可人家讲的都是事实,他们再恼火也只有接受,听到郭逸铭最后的话,薛部长勉强打起说道:“郭先生有什么照直说没关系,我们也是偏信则暗、兼听则明嘛!哪怕说错了,也没有关系,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是我们一贯的作风!”
郭逸铭笑笑,知道对方其实有些不服气:“是这样的。我们的工程技术人员都是国内老职工,多年工作经验,对国内设备、工艺都很熟悉。而这些年来,随着我们的技术进步,和自身对国产设备、工序的改进,已经积累了比较多的经验。
我建议让他们也加入部里组织的调查团,实地到各个厂矿走走,那些企业有实力、有技术潜力、设备改造难度如何,他们都能提些合理化建议。而我们也可以根据这些意见,适当地拨付一部分未来代工收入作为技改经费,以解决设备改造问题,同时他们对于工艺需要的经验,也可以为企业培训一下员工。
这样一来,在不增加部里、企业自身负担的情况下,有了更好的设备,既满足了我们对于产品的高质量要求,又提高了企业自身竞争力,正所谓一举两得的双赢结果,不知道三位部长觉得我这个想法怎么样?”
“好!好!好!太好了!”
三位部长在听到中段,已经jī动地站起了身,听到最后,忍不住大步走到郭逸铭面前,紧紧地抓住他的手,连连摇摆。
“郭先生,很抱歉,我开始还以为你想借机压价……”陈部长脸上有些微微泛红。
“郭先生,我现在相信,你是真心想要帮助我们的!我很感jī,更加高兴呀!如果我们中华儿女都携起手来,同心同德共同为中华民族的未来尽一分心,何愁国家不强盛!”薛部长双眼放光,握着郭逸铭的手,用力地摇了几下,以显他内心的jī动。
郭逸铭在他们过来之时,为表礼貌,也从沙发里站起来,听到对方jī昂的发言,平静地微笑着点头。
“那么,我们就预祝未来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
三位部长一起伸出手,四人手掌搭在一起,感受着彼此热血涌动,心中都有一丝丝jīdàng。!。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