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节(上) 危墙之下-《三教九流》


    第(2/3)页

    李易懒得与这两人争辩,暗暗戒备着拉着苏媚便欲过去,反正如今的石鼓书院凶煞无比,岳麓书院几人再如此的折腾下去绝对没有什么好果子吃,用不着自己去大动干戈。

    苏媚可受不得这等气,反唇相讥道:“真是荒谬,这石鼓书院你等来得,我等便来不得么?我等光明正大的行走,总好过你们这这两个俗人偷偷摸摸,哼,定是在干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吧!”

    莫不从、宁不平一窒,一时间竟然找不道话语来回答苏媚,又听得苏媚称呼自己为“俗人”,分明便是在嘲笑自己昨天上午被江晚余、苏胖子接连摔出的事情,虽江晚余、苏胖子乃世外高人,可莫不从、宁不平亦是将此列为平生奇耻大辱的。

    莫不从、宁不平气得暴跳如雷,骂道:“妖女竟敢嘲笑我等,休怪我等师兄弟手下无情,看剑!”

    莫不从、宁不平二人一手将宝剑平举,一手捏了个剑诀,正对宝剑中央,大喝一声:“疾!”宝剑上登时浮现一片柔和的白光,伴随着一声尖锐长鸣猛然飞出,若毒蛇探信,直向着苏媚胸**去。

    两人使的乃是“中庸诀”,《中庸》乃是儒教四书之一,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孔老夫子将“中庸之道”(备注1)列为儒家学子的最高道德标准,曾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意即君子所为不偏不易,是符合中庸之道的,而小人则无所顾忌。

    因此,“中庸诀”也是儒教学子的必修道术,就像佛教和尚需要修习“达摩诀”,道教道士需要修习“三清决”一般。

    只是如今莫不从、宁不平二人心中盛怒,一心想要将苏媚斩于剑下,心不正则剑不正,故原本执中守正,折中平和的“中庸诀”竟然被使得剑走偏锋,辛辣无比。

    如此的中庸诀,看起来虽凶悍,然威力大打折扣,李易上前一步,便欲一记妖雷诀轰过去,苏媚却是阻止了李易,挤眉弄眼道:“师兄且在旁观战,待我来让这两个家伙尝尝自食其言的味道如何。”

    李易嘴角微翘,收起宝剑静立一旁,有美女为自己出头的感觉就是好啊,忽然间李易想起苏媚先前说过的要教训莫不从“五马分尸”言,……苏媚不会来真的吧,李易徐徐笑道:“师妹,教训教训便可以了,别伤其性命!”

    岳麓书院与云山派同处荆南地界,仗剑飞行的话,几个时辰便可以杀个来回,不到万非得以,李易并不想给云山派惹下岳麓书院的死仇。

    苏媚还没有说什么,可莫不从、宁不平却是气得七窍生烟,眼中直要喷出火来,李易苏媚谈笑直若,彷佛莫不从、宁不平便是那土鸡瓦狗,根本不值得一提。

    李易才不过入得衡山门墙数年之久,苏媚被称呼为师妹,想来时间更短,两人有何资格如此看待自等这两位苦修十余年的岳麓书院高足?简直太侮辱人了!

    莫不从、宁不平齐齐冷哼一声,手中暗暗加了一把劲,两把宝剑一左一右,如一把锋利的剪刀,要将苏媚拦腰剪成两段。

    苏媚一袭白裙亭亭玉立,宛若那浮出涟漪的睡莲,一如既往的清丽绝俗,婉风流转,苏媚瞧也不瞧那两把剪来的宝剑,只面上升起一个淡淡的笑容,粉藕般的玉掌翻飞,芊芊十指凌空一弹,动作轻舒而优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