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节(上) 荀子之儒-《三教九流》


    第(2/3)页

    慧空身子猛的一晃,面上一道潮红闪过,显然不大好受,金禅杖的去势一缓。

    天玄子因有李易的牵扯,被慧空抢去了先手,这会儿以下对上,自要比慧空更辛苦,天玄子一声闷哼,脚底下“喀嚓”一声,拂尘往下一沉,又是入土三寸,只留下一小半还露在外边。

    天玄子与慧空各不相让,一时间也奈何对方不得,于是两人咬紧牙关,在那里顶起牛来。

    …………………

    天玄子将注意力转移到了慧空身上,李易自不再受得什么压力,待得李易放出一记妖雷诀,那些先前将李易层层围住的黄色的气墙便消失得无影无踪,饶是如此,李易也是觉得浑身热血翻腾,气力如被抽干了一般。

    天玄子与慧空两人如今已然是全面比拼,李易也不好去插上一手,故李易调息了一会,复又回到阁楼之上,与苏媚一起观战。

    “师兄,你可识得天玄子手中的那把白玉小尺唤什么名字?居然可以和玄奘大法师传下来的金禅杖对打而不落下风,当真了得!”苏媚望着场中的两人,啧啧称奇。

    唐贞观年间,玄奘法师奉唐太宗李世民旨意,前往佛教发源地天竺取经,由九州而去天竺,需要经过那妖魔鬼怪成群的西疆大荒,玄奘大法师数次遇险,幸而身怀佛教三宝,才得以一次次的逢凶化吉,这佛教三宝便是玄奘法师的金禅杖、金袈裟、金钵盂。

    金袈裟与金钵盂乃是禅宗祖庭少林寺之物,玄奘得道后自要归还,而金禅杖相传乃是玄奘率唐太宗李世民的左右护法门神秦琼、尉迟敬德二人亲采首阳山之铜炼制,由大唐九九八十一位高僧佛法加持而成。

    佛教《金刚经》记载:观音菩萨乃是奉西天如来佛祖之命,在东土九州布道的第一尊菩萨,其道场为南海普陀山,是以玄奘便将自己的金禅杖赠与了普陀山观音禅院,并成为了普陀山的镇山之宝。

    也正是因为金禅杖乃是玄奘法师降妖除魔之物,所以苏媚才在金禅杖被慧空使将出来的时候,觉得压抑无比,苏媚还仅仅只是个旁观者,现在见得这金禅杖竟然收拾不了白玉小尺,难怪苏媚要大感不可思议了。

    ………………

    李易仔细的端详了一番那把白玉小尺,想着天玄子方才使用道术的名字“跬步千里”、“天地有常”,突的脑海中一个激灵,道:“我懂了,原来天玄子前辈并非道教中人,而是儒教荀子学派传人,难怪方才天玄子前辈说‘儒道佛’三教大战。”

    李易饱读诗书,自想得到“跬步千里”乃是出自《荀子*劝学》的“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一句,而“天地有常”乃是《荀子*天论》中“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一句的衍生。

    荀子为先秦“七子”(老庄孔孟荀墨韩)之一,学问自不必说,在儒家孔老夫子提出“仁”核心思想,孟子提出“义”核心思想后,荀子提出了“礼”核心思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