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千年旧事-《诸神往事》


    第(3/3)页

    然古之商国所在却众说纷纭,特稽而考之。目前较为流行的商洛说、河南说和山东说。

    商洛说之依据为有以下几点:第一,《括地志》称

    “商州东八十里商洛县,本商邑,古之商国”(约在今商镇至古城商鞅)封邑方园一带);第二,皇甫谧注《史记·殷本记》谓契

    “封于商”即

    “今上洛商是也”。第三,《水经注》亦有:“契始封于此,则斯地为司徒所封之国也”。

    此外,《陕西通志》、《直隶商州总志》等,更众口一词,皆认定商国在商地。

    现代知名学者石泉(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历史系教授)先生曾指出商地

    “曾有一个历史悠久的商国存在。”近年来

    “牙璋”、

    “玉戚”、

    “玉璧”、

    “玉铲”等礼器的出土,更为此说提供了物证。商洛说古今有据。关于河南说,最有力的为上海辞书出版社所出《辞海》。

    《辞海》称:商为

    “古地名,在今河南商丘,商始祖契所居。由地名而成国族名”。然民国三年(1914)商务印书馆出版傅运森所编《世界大事年表》载:相

    “十五年”,

    “商侯相土作乘马遂迁于商丘”。民国四年(1915)商务印书馆出版之《辞源》为傅氏说之翻版(完全相同)。

    《世本·作篇》又谓:“相土作乘马(运输马车)”。相土系契之孙。

    传商国人本善经营,有了当时最先进运载工具后贸易更臻兴隆,遂将商国人熟操之业,谓之商业。

    相土在商国主政第十五个年头后,由于发明了马拉货车,提高了运载量,商业更加繁荣,国势日强,秦岭腹地之商山已不适应商国发展,方迁往中原商丘。

    两说一先一后,并无矛盾。关于山东说,已是其后

    “公无前十六世纪商汤灭夏后建立的奴隶制国家建都毫(在山东曹县南)”曾多次迁移,后盘庚迁都殷(河南安阳)。

    亦与商洛说不相矛盾。几说并存是很正常的,如诸葛亮之河南南阳卧成岗与湖北隆中之争,杜康酒的陕豫两省之争等。

    鉴于笔者知识之浅陋,特乞教于方家。(转帖)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