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那时候,沅凌皇后还是颜妃,和俪妃情同姐妹,二人在宫里时常一起下棋,饮茶赋诗,素来交好。后来俪妃生下了楚暝,她们的关系才渐渐疏远了,也不是没有人怀疑过,颜妃担心楚暝会和四皇子抢夺储君之位而将俪妃害死,可是没有真凭实据,她俩交情好,颜妃怎可能会害好姐妹,说出去纵然也是没人信的。况且,没有人证物证,不好指认。那时候楚暝才六岁,懵懂记事的年纪,母妃的死对他打击不小,皇帝对俪妃万千宠爱,对楚暝也是疼惜,念及楚暝年幼丧母,楚暝自此被送到皇太后膝下抚养,原来一直照顾他的奶娘也跟了去,后来颜妃当上了皇后,随之,楚暝的奶娘对外称是得了疯病,皇太后便命人送出了城去,让人好生安置。 记忆中奶娘的面容,和城外五里坡,妙止风从暗河出来后醒来的那户人家的妇人面容一致,此妇人赧然正是楚暝的奶娘,又让人联想到,她其实不是疯了,而是隐姓埋名,潜伏在京都周边十几年,皇后也一直不敢确认,半信半疑,那老婆子到底是真疯假疯,才留了她一命。 皇后如今也是后悔,为何当初没解决了她,一了百了。 皇后应该知道,俪妃司徒霜出自武将世家,奶娘也是司徒霜的父亲司徒靖找来的,也是个练家子,会些功夫,放在宫中照应自己女儿。奶娘疯病的说法之一:她没有护佑好自家小姐,心有愧疚难当,常年噩梦不得其解,故而疯了;说法二:奶娘知道些实情,看着楚暝一天天长大,她深觉自身之罪不可恕,无颜面对,没法述说,又不能做任何改变,宁愿装疯,离开皇宫这个是非之地。 回到今时今日,皇宫夜半刺杀事件,未行事之时,还有前传。 一个声音清朗、身约八尺、颀长有型的男子在长京城外那户人家待了个把时辰,年五十多岁的老妇人身体健朗,腰杆挺直。她一眼就认出了那块螭纹玉佩,物归原主了,这是他刚把它从大理寺取回来的。当年俪妃心爱之物。妇人颤颤巍巍的和那男子说着话,言词间皆是对不住姑娘,因当年的疏忽酿成不可原谅之错,又被人拿全家性命做要挟,她就是知道些什么蛛丝马迹也不敢告密,十四年后,她又见到了小主人,激起内心热火,至今她已无所顾忌,想着要做些什么,望姑娘沉冤得以昭雪。 当年,俪妃遭人下毒去世之后,皇后特去痛心追悼,哭的跟泪人儿似的,楚暝当初也以为颜妃娘娘是真为母后伤心,可是,后来有一件事他一直觉得奇怪,颜妃娘娘心情不好,说要他陪着到御花园走走兴许能好些,楚暝还小,不懂太多,只疑惑颜妃娘娘为何不将四哥带来,四哥比他年长几岁,按道理跟自己亲生孩子在一块岂不是比跟他一个姐妹之子要来得安慰吗? 那一日,颜妃带他放风筝,风真大,风筝飞得好高啊,看着天空中那只自由自在飞翔的大蜻蜓,他不那么伤心了,开始有了笑,大蜻蜓越飞越高,他不断的放线,可是风筝线忽然断了,大蜻蜓落入了淤泥囤积的荷花池,它是那么的无助哀怨。 他伤心的哭了起来,走到荷池边上要去捡风筝,却怎么也够不到,突然不知道谁在背后撞了他一下,他下意识伸手往后抓,可是当时没有救命稻草,他慌乱的小手只抓到了一只钗子,就掉落到荷池里去了,那只孔雀金钗本是他父皇送给母妃的,母妃喜欢,时常带着,后来不知颜妃使了什么法子,让父皇转赠予她,他无意中从颜妃头上扯下来,至今一直保存着,直到前些日子给了妙止风,让她重新交给父皇。那时候,他才六岁呢,个子也小,不会游泳,落水之时,幸好皇祖母身边的赵姑姑出来寻,看见了便赶紧叫人来捞他,这时,颜妃口中才‘急切’的喊出:“来人呐,六皇子落水了!” 宫人们纷乱如麻,好在他吉人天相,脱了险,没因此而丢掉性命。 但受了寒,自此以后他体弱多病,心中暗暗发誓自己要快快长大,要懂得保护自己。从水里上来后,他克服了对水的恐惧,更是学会了游泳,后知晓母妃之死的真相,他活得并不轻松,心里有了目标,势必要惩治恶人,为母报仇。 他的人生,没有顺境,只有逆流而上,成长这些年,面对周围的人,哪一次不是小心谨慎,哪一事不是步步为营。 母妃被毒害,不全是奶娘的错,她入宫不算久,起码没有久到看透人心的程度,没有提防颜妃这个心如蛇蝎的女人。太医说,俪妃感染了风寒,熬药的时候,奶娘被颜妃手底下的贴身侍女九儿调离了一下厨房,定是九儿受人之命在太医开的药方里加重了马钱子的药量,时长日久,服药之人渐渐神经不正常,最后心脏和呼吸骤停而殒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