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同样的杀人手法,前后相隔四年,再度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当中。 因为杀人手法太过相同,甚至连剧情都与四年前相差甚微,只要是听说过当年那件事的人都能瞬间将这几起案件联想起来。 一时间众说纷纭,有人说四年前的凶手不是那位管家,而是另有其人,那人隔了四年又回来作案了。 也有人说四年前的凶手就是那个管家,对当年处置了他的人怀恨在心,隔了四年回来索命来了。 还有人说四年前的凶手与四年后的这个凶手并不是同一个人,只是两个人的用了相同的方式杀人,可能是巧合,也有可能是故意学习,让别人以为凶手是鬼魂索命。 各有各的理,谁也不服谁,但人人自危却是高度一致。 这个性质的案件已经再不是一个地方县衙能够控制的程度,所以大理寺将连清和闫帆派了过来。 “民间说法各不相同,依你看来,更偏好哪种?” 闫帆端着鸡汤,看着连清认真钻研的模样,忍不住出声询问。 鸡汤的香味很浓郁,连清抬起头看了一眼闫帆,“偏好”这个词听着,可不怎么友好。 放下了手中的文书,抬手端起了另一碗,放在嘴边吹了吹,才缓缓喝了一口。 果然,古代的原汤原食反而更为醇香。 “帆哥呢,更偏向于哪一种?” 连清没有注意到闫帆在看到她在喝鸡汤时特意吹凉的动作时而微微上挑的眉毛,笑着反问。 她这种行为,并不礼貌,不好好的回答前辈的问题还抖机灵的反问,一般都会引起老手的反感。 闫帆表情倒是没有多大的不同,两人正好坐在窗边,偏头便可以看到外面的景象,夜已深,驿站位置较偏,街道几乎没有行人,这种夜晚,倒挺适合杀人的。 “模仿。” 他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连清赞同的点点头,也跟着回答,“确实,这个可能性更大,但我觉得有一点很奇怪。” 连清正了正神色,继续阐述自己的观点,“一般的模仿杀人,都是出于对凶手的盲目崇拜或者是受到了某个案件的影响亦或是想要以同样的方式得到心理需求的满足才会出现这种如此相同的杀人手法,但很奇怪的一点,这个模仿杀人,不太严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