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祐川县城-《活在南宋》
第(2/3)页
西城,一个一到下雨天就四处变烂泥坑的地方,以前也是有排水沟排水的,只不过衙门把秋里遭了兵灾的南北城户百姓,通通迁移到了西城区。导致不大的西城坊住进了祐川城一多半的人口!
乱哄哄得住在一起,除了热闹之外就是居住的环境变得乱七八糟。但是在这隔三差五就要遭受兵灾战火洗礼的祐川,乱些也就乱些。能活着就是万幸!大不了雨天不出门便是!
随遇而安这种心态,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结晶。尤其是经历了一场兵灾和大火还能活下来的屁民!若不然光瞅着大火烧塌的房屋就已经暴跳如雷!更何况面对亲人的尸体…
明天的太阳还会在东方升起,日子还得想法过下去。当初官老们随手指点的地方,也没料想到雨水的肆虐。
房子盖的随意,泥坯加木桩!大火熏几日,挑个吉日烧上几刀黄纸,便能住进新房子!等以后兜里铜板富裕了买上些青砖石瓦垒在土坯墙外面。咱这屋也就够气派够场面了。至于弯弯曲曲的街道胡同,唉!能走人就行了么!矫情啥?咱又不是东城的胖老爷们!
眼下有间屋能遮风挡雨就已经顶顶的好了,哪来的挑三检四。有那功夫早跑出去挣些铜板回来,扯上几尺粗布做件棉衣了!眼瞅着冬天就要来了,贼老天留给的时间不多了。自家大大小小的娃还穿着单衣吸着鼻涕满院子乱窜呢!虽然憨了些但那也是亲的啊!
县衙的活绝不能去,那些狗衙役贪的狠,十个铜钱能被他们罚去一半!还不能理论,不然几通鞭子是轻的,严重的链子一锁叛你个意寻滋事,扰乱公差。抓去蹲几天大牢可就亏大发了。
东城倒是可以去,那些员外老爷们也舍得给钱。但是今秋东城没遭啥灾,也就没那么多活计来招人了。只好三五结伴,提着扁担和麻绳出了南门往石门镇而去,听说哪里正大修军寨到处雇人。
石门镇位于祐川县与石泉军州之间,以前归祐川县辖下。这不秋里受了兵灾,赵知州便派了一都兵马喊着“协同守备,驱匪安民”的口号驻扎了下来。
折子递给了成都府里的安抚使张大人。三天都没过完,石门镇就被划给了成都府!要不是嫌弃祐川县被大火烧的破破烂烂,也就顺带着归了成都府。
谁让人成都府衙门兵强马壮、钱多粮足。可比这经常遭兵灾的兴州衙门强的多了。
石门镇,是商队西去吐蕃南下成都府的陆路要道!这时节正是大批商队回返成都的时候,看着那些行商们赚的盆满钵溢,还带着大批的牲畜牛马!
石泉军的军指挥使刘大人,眼红啊!州里发的银子挪用走还没来得及补上,上个月自家儿郎都只发了半俸,眼瞅着这月发饷银的日子又要到了,可不正着急想法填补窟窿呢。
设卡收税千年不变的手段!
不大的石门镇就变成了“石门军塞”。镇里的百姓能跑的全跑了,剩下的也穷的光亮不怕这些兵丁们的祸祸!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