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天灾人祸-《扶桑镜梦》
第(3/3)页
他干了什么,不就是平定了藤原仲麻吕之乱和建造了平安京,还有编撰了《民部省例》、《和氏谱》以及在摄津河内川治水嘛。
“《天国立嗣,要归皇族》”,大久保看两人没反应过来不得不提点了一句。
听到这八个字,坦庵先生和小栗神色都为之一震——当时有人要篡位,但经和气清麻吕大力传播这八字神谕才粉碎这场宫廷政变。如果要这么说得话,京都的小朝廷给此人加官封神可就有点意思了,明显是宣扬扶持皇室,这是又不老实起来了。
小栗忠顺前几年都是在长崎,感受不是很深,坦庵先生盯着大久保一字一句地说到:“近年以来,韭山领内御荫参、抜参屡禁不止,鹿儿岛可有此事?”
大久保苦笑着点点头,如果不是直秀提醒,他根本就没注意到,但回想起来,大君故居在萨摩国也有,鹿儿岛神道连绵不断,确实有卷土重来之势。
啥叫御荫参和抜参呢?
伊势神宫作为扶桑的天下第一神社,和人以到此神社参拜祈福为荣,有“一生必须去一次”的说法。
而伊势神宫每20年举行一次“式年迁宫”,也就是神宫本殿每隔20年进行一次搬迁重建,这段时间前后更是参拜的高潮,民间将在这个时段参拜叫“御荫参”。
但是江户时代幕府和各藩对领民流动颇有限制,所以很多平民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就偷偷跑去参拜,这种行为被称为“抜参”。
因为御荫参为处于苛法束缚、生活艰辛下的人们提供了短暂而珍贵的欢愉和慰籍,所以禁而不绝,最后幕府和各诸侯只能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闹事就由它去吧,沿途的关所也对此网开一面。
在江户时代后期,这种参拜的人数越来越多,在御荫参的高峰期一年居然有近两百万人参与。
“伊势神宫护佑扶桑,御荫参无可厚非吧?”小栗忠顺对两个人的反应有点奇怪,觉得有小题大做的嫌疑,于是发挥自己的优点-不懂就问。
“嘿嘿~”坦庵先生的腮帮子抖动了几下,两眼放空回忆起旧日的亲眼所见。
天保元年,西洋历1830年,御荫参声势尤为浩大:当时人们载歌载舞走在大街小巷及各处道路上,什么礼让武士的平时规矩完全被丢弃在一旁。走饿了,人群就闯进豪商豪农的院子要求提供饮食,不给就自己动手抢夺,还将主人家砸个稀巴烂——就连平日里威风凛凛的武士也不能幸免。
期间法令废驰,幕府和各诸侯都束手无策,只好听任这些人为所欲为,所幸御荫参二十年才一次,过后此事就不了了之了。
但这两年的御荫参又开始风行,到处可见兜售符箓的神官御师。
坦庵先生不但给小栗讲了御荫参过往的事迹,还提醒小栗不可掉以轻心:虽然自本朝幕府建立以来,京都的大君重未到伊势神宫参拜,但神宫的神官人选牢牢被小朝廷掌握,说起来,近年国学派的兴起和神道的复兴彼此呼应,明显是来势汹汹。
而且奈良的佛寺住持中很多都是大君族人,附近的十津川虽然是御领,但乡士多心向小朝廷,骚乱时有发生。
尤其,此时是米船来访扶桑开国的前夕,如果小朝廷势力大涨,然后再横插一脚,那幕府可够难受的。
目前扶桑是佛学昌盛的时代,有“临济将军,曹洞土民"的说法,所以幕府对寺庙的监控更严格一些,但经大久保提醒,作为御目付的小栗准备向上官大目付禀报,要求寺社奉行派检使进行相关调查。
其实直秀对宗派是没有偏见的,但正如横井小楠先生后来所说,“(这是)日后会拿弓箭射自己君父的思想”,近代化革新就够艰难的了,不需要一群偏执的自大狂来捣乱!不听他的意见或者不按他说的办,就给你先扣个大帽子然后百般辱骂,甚至用刀剑威胁,完全没有一点科学的证伪精神。
因此,直秀让大久保先给神道上点眼药水,免得这些家伙老出来坏事。
至此,两急一缓全部说完了,这时天色已晚,坦庵先生留两位后辈用餐,席间一派融融之乐,可席间大久保一不小心又说走嘴了,差点引发了两位幕臣的愤怒。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