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2章 引猪出圈-《天!夫君是个大反派》


    第(1/3)页

    邓州失陷一事朝廷自得讯报后,其实一直没有向民众昭布,市井里只有些许人听闻了些风声,自己个儿却也拿不准是真假,无不在安慰着这应当是谣言——辽卫之间开战,那可大不同于内乱兵叛了,胜负之间可不仅仅关及天家朝堂了,一条淮水相隔,有多少人家都因半壁江山失陷而家破人亡,受尽奴役之苦,更不说妇人惨遭凌辱,骨肉被迫离分之事。

    王公贵族尚不得自保,更休论黎民百姓。

    没有人愿意受到战火燎原的波及,更不会有人愿意为异族所欺凌奴役。

    可这样的事瞒得住么?

    就算羿栩下了封口令,但现在临安的那些辽国细作可会遵守大卫的君令?无论辽主将作出什么样的决策,让临安城中人心惶惶都是有益无害的,所以晏迟自从以上太保之名接受君令全权负责应对邓州事变后,所作的第一项决策就是昭布辽国宗室耶律齐已然发兵邓州,斩杀大卫知州陶永,反污大卫违背盟约,这是耶律齐为辽国大贵族集团的利益,意图离间卫辽之和,逼迫辽廷宣战进犯大卫的阴谋,所以大卫不会明知是陷井还一脚踩进陷井里,不急着夺回邓州,而是遣使入辽与辽国君主谈判。

    总之就是安抚百姓,这场战争也许根本就打不起来。

    晏迟作出此一决策,根本未与政事堂商量,沈炯明一党当然会表达抗议。

    “官家已经将处断邓州之事全权交托予孤,沈相臣质疑抗控,难道是想不遵君令?”晏迟根本不想和沈炯明这起子货色再理辩对众昭布的益否,他现在已经开始了权倾朝野独断专行的步骤,政事堂的官员必须要习惯他说一不二的作派,如此当他举起屠刀,才能一气呵成砍下诸多敌仇的人头,不用再去搜加个罪当处死的罪名。

    “依据我朝国法,遇军政之事,便连官家都要召集政事堂官员议商……”

    “政事堂官员,大丞相、辛枢相二位都无质疑,那么沈相臣难道以为你一人之言就能推翻策令?而今邓州之事急于平复,鸡毛蒜皮的琐碎要是都要先经政事堂议商,各位相卿都统一意见才能着手实施,孤觉除了耽延时间之外,真不知有何用处。”

    沈炯明被这话呛得脸红脖子粗,愤然道:“上太保分明是拿这鸡毛当令箭,如此独断专行,分明意图不轨……”

    晏迟眼皮子都没抬下:“大丞相及辛枢臣可听得明明白白了,沈公这也不知多少次中伤我居心叵测企图篡权夺位,孤再与他争执下去有如两个顽劣小儿吵闹不休,孤可没这兴致,既是如此,孤这便与三位往福宁殿面圣,请官家当着诸公之面,还孤一个公允。”

    他先起身拂袖而去,龚佑与辛怀济两人沉默跟随,看都不曾再看沈炯明一眼,沈炯明呆了一阵,也只好紧跟着上太保的步伐——天子授令晏迟全权处断邓州一事是板上钉钉了,但政事堂绝对不能连干预的权力都放弃,否则……当兴国公出使大辽,着力操办互替质人一事,晏迟怎么可能答应此一条件?

    原来虽说晏迟还未正式宣告授任司马权为使臣的打算,但因为贾高松通风报信,司马权、金敏等都已经心中有数了,虽则说他们的计划原本是利用司马芸之死嫁祸晏迟,可司马权本人却不知情,并不需要晏迟再安排人手去献计,司马权自己都能想到这是一个“巧除”晏迟的时机,而对于金敏、沈炯明来说,其实谋杀司马芸也是逼于无奈的计划,如果能用更保险的法子达成翦除晏迟的目的,自然没有一定要把太后谋杀的道理。

    哪怕是天子未得子嗣前有个山陵崩,太子继位,他无非就是个稚拙小儿,没有晏迟在,陈氏一门根本不能与司马一门匹敌,连陈皇后都是个摆设了,还用担心没法除掉覃氏这太子生母?

    所以沈炯明才兢兢业业的打算争取一定的商决权。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