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 单氏“探路”-《天!夫君是个大反派》
第(2/3)页
“我昨天才去看望了姨娘,她难过归难过,好在并没有患积症候,阿皎最近住在太傅府,姨娘有阿皎一直在旁陪伴,还有姜姨祖也去帮着她料理本族别的事务,并不觉得烦累,娘子不用担心,要是有空能去陪姨娘说说话最好。”
王棠因为早就被罢了职,这回没有被诛连得太狠,保住一条小命,他和子子孙孙被发配充军,又有洛阳王氏别的族人,被驱逐出临安,没得原籍返回,各自流落,连个安居之地都没有,为了不让王棠一系在军中太过受苦,其余族人沦为乞丐,虽说有太傅府和太师府两家姻亲出钱安顿,但桩桩件件事尚还需要徐姨母亲自料理的。
这个时候,姜姨祖站了出来,帮着徐姨母处理这些琐碎事务,针对那些族人的具体情况,帮扶的帮扶教诫的教诫,减轻了徐姨母肩头的重担,姜姨祖甚至对覃太师都有所改观了,那天还跟芳期感慨呢——你那祖父,虽没几分文臣的气骨,但看他眼见着洛阳王氏这样的境况,还肯舍财物出来接济姻亲,多少算个人吧,也难怪像徐公、辛公这样的人物,居然还能待见他了。
芳期一时没忍住,把来自姜姨祖的“赞美”告诉了祖父大人,祖父大人倒是很大度:“西楼居士看不上热衷功名之辈,尤其是痛恨对辽国称降的卫臣,她道平民无奈屈服于敌国尚情有可原,因为国土沦丧京城失守并非平民的职责,可权勋世族,文武百官,他们享获朝廷俸禄及恩荣,对于社稷的强盛本应竭尽所能,为苟且偷生而称降,与叛国无异,更何况我归卫之后,尚还力主议和,附和偏安于江南,正是西楼居士所痛恨的一类人。”
“但翁翁力主议和,不也是为了积累实力后,再图北伐么?”
“我是这样打算,可北不北伐却非我能够决断的,要是天子不愿北伐,只图保淮河以南的半壁江山,我并不会违逆君主的意愿据理力争,所以西楼居士并没有看错我,在我的心目中,永远是一家一族的利益重于社稷君国,她厌鄙我这样的人,认为我这样的人不配食享俸禄,她的理据站得住脚。
西楼居士虽是女子,然而一路追随南卫朝廷,当年她写下不少诗词鼓舞士气,支持北伐一血国耻,号召世族百姓拥戴先帝,而反抗辽国设立的伪政敌廷,她作为世族之后,虽是女子,却做到不少男子无法做到的事,这才是受到尊崇的真正原因,我虽与她取舍不同,心里对她是很敬佩的,也难得她对我尚还有这些微改观和认可了。”
覃太师近一段,时常陪在王老夫人的病榻边,他也不管王老夫人还听不听得清他说的话,又是否真能明白话里的意思,总之絮絮叨叨地说一些从前的往事,朝夕相处的日常,有一天他说着说着就觉得困倦了,倚在床边打盹,没了声息,倒是被王老夫人急促的几声“叫唤”又惊醒了。
他拉着王老夫人已经抬不动举不起的手,安慰着:“放心吧,我这把老骨头还支撑得住,总不会比你先走一步的,很多事我办得不好,为了救下鄂举,免我一门受罪处,先利用了无端,到底是让他洞察了高仁宽和小舅子暗杀赵娘子的事,我明知无端不会放过他们,却也无法阻拦。
也只有一件事我不能再违诺了,那就是必须先将你送走,替你操办完后事,总不至于让你的身后冷清,你啊,这辈子最受不了的就是寒碜,放心,还有我在,你的身后事不会寒碜的。
现下很多的事,我不再瞒你了,日后我们兴许不会在临安,得迁去西夏抑或高丽,可哪怕是背井离乡,你我二人还是会合葬在一处坟茔的,你是覃门妇,永享覃门子孙的香火供奉,谁也不会嘲笑你身后凄凉。
我辜负了你,但永不会遗弃你,我覃逊此生只有王灵一妻,你要愿意,三生石畔等一等,咱们下一世还做夫妻,你看,我们共渡了数十载,都老了,点点滴滴的事我可都还记得清呢,这世上没几个男子能做到如我一般的长情了,我这样待你,世人又怎会笑话你福薄呢?我们都得高寿了,被虏去过辽国,毫发无损的回来,又能在几番权斗后安然脱身,他人羡慕我们都羡慕不过来的。”
王老夫人中风后,芳期原本未来过冠春园探望,是覃逊不让她来,免得又给老妻添堵,但这天芳期因来接芳许,少不得和长嫂一见,长嫂要亲自来给王老夫人送煎好的汤药,芳期就陪着她一同来了,她没近前,隔着门扇听得祖父的一番话,就更不想入内了。
洛阳王氏轰然倒塌,王老夫人也成了现在的境况,前仇旧恨是该一笔勾销了,芳期甚至觉得有点心疼她家祖父大人,所以她这张“摧命符”,还是离王老夫人更远些吧。
一转身,芳期却见父亲大人也一脚迈进冠春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