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个体与集体的关系-《逆行年代》
第(2/3)页
这就好比打鸡血,振奋只能一时,并不会改变本质。
天长地久才会水滴石穿,他从不相信所谓的一朝顿悟或是一语惊醒梦中人,真要是有如此伟力,这世界上也就不需要主观努力了,大家都躺在床上等着别人教诲就是。
因为这世界上本就没有任何一句话,能够让人醍醐灌顶。
真正叫人醍醐灌顶,大彻大悟的,只能是一段经历,一段长到足以刻骨铭心的经历。
因为压倒骆驼的从来不仅仅是最后一根稻草,更多地是在那之前的累积。
方牧觉得自己就是在做这项工作,他在不断地尝试往消防站的每个同志身上加稻草,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够彻底压垮他们心中的惰性与错误认知,包括思想上的懈怠与松散。
眼下才仅仅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而已,但还算是有个良好的开端。
虽然林野和自己私下依然无话可说,每次交谈仍旧是抱怨为主,抱怨天抱怨地,抱怨老天不公,抱怨时运不济。
但董绪从刚才的状态就能看得出来,他并非是茅房里的石头又臭又硬,而更像是一个等着被千金买马骨的落魄商人,之所以过去会消沉,完全是因为无人问津,缺的正是被证明的机会。
消防虽然转隶,但骨子里依然刻着军队的烙印,在任何一级领导眼中,个体的作用最多只会被认为是画龙点睛,集体的效能是否得到充分的发挥,才是他们最为在意的因素和关键。
董绪之前就毁在这上面。
远洋路各项成绩差,他也曾作出过尝试和努力,但奈何只是一个副手,谁会听?
再加上改制这件事对于基层来说是一场突如其来的考验,他自己都思想波动,还提什么力挽狂澜。
说穿了,他身边缺少的就是方牧这样的人,思想稳定,目标明确,既能让他受到鞭策,还能让他得到鼓舞。
所以在看到方牧成天为了队伍忙前忙后而不知疲倦的时候,他内心自然而然被触动,开始试着重新拾起那些之前被丢下的东西。
比如责任,比如担当。
“老方,我先去安排这起警情录入的事情,一会儿还有几个表需要你签字,支队那边着急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