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防御法阵-《巡道记》


    第(3/3)页

    杨子道,“种种草,健身炼体,怡情养神,仰望星空。”

    “在下朴建兴,是施工队队长,朴家世世代代都有人做建工,我是第一百零九代传人。”

    “朴兄好,在下杨子。朴兄雄才,朴兄亲力参与拙院打造,乃本人荣幸。”

    “我观杨兄非寻常之人,此山气象万千,暗合四象五行,承载乾坤之势,杨兄能得此风水宝地,当属气运超凡。”

    杨子一怔,说道,“朴兄高见,还请朴兄指点一二。”

    “指点不敢当,我身为建工,言必在建工。”

    “风水之事我只是初窥皮毛,我观杨兄此山此院,聚灵聚势,日后必定一飞冲天。”

    “但道有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杨兄当在院中设置一聚气宝鼎,聚气藏势。有鼎聚气,方可细水长流。”

    听闻朴建兴的一番话,杨子幡然醒悟。

    自己一心只想着聚气聚势,却忽略了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巧无工、大利无锋的道理,细水长流,方能生生不息。

    “多谢朴兄指点。”杨子谦恭道,“不知这聚气宝鼎可有什么讲究。”

    “杨兄客气。”

    “鼎自古以来就是一种祥物,也是一种法器,在世俗则用于表征财富和权威,鼎可以用来增加祥瑞之气,聚气、固基、镇势、化煞。”

    “法器?何为法器。”

    “法器传说中为修道、践行道法的器物,是助道之具。其外形为器,其内却承载道心道德,相传远古大能能自铸法器,将道法融入其中,收纳天地灵气,便成为传世之器。”

    朴建兴转念笑道,“其实我也只是翻阅祖上留传典籍才知法器一说,从未亲历实践,惭愧,惭愧。”

    “朴兄自谦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今得朴兄指点,在下豁然开朗。”

    晚上杨子特意摆酒十桌,邀请杨家村最好的厨师为施工队员烧菜做饭,犒劳大家。

    席间杨子与朴建兴把酒畅谈,谈经论道,论古说今,好不畅快。

    翌日,朴建兴专程帮杨子购回一个铜鼎,杨子将其置于院中心阁楼中。

    杨子以灵气入微对铜鼎进行结构改造,使其成为一个具有聚气纳气功能的真正法器。

    经过改造之后的大鼎色泽黝黑,古朴大气。

    杨子将自己关于道、混沌、天地灵气、道则、脉络的感悟以灵力印刻其中,又将基础周天、天元诀、隐匿术、敛气术、凝雨术、寒冰术、御风诀、寒冰盾等功法印刻其表。

    杨子道,“此鼎置于此山,留作纪念。”

    基地主体建筑施工完毕,院落已经打造完工,施工队员全部退场下山。

    杨子站立院落中心,灵气缓缓散发,逐层覆盖出去,不一会布满整个山头。

    防御法阵布阵材料被灵力一一送出,布施在指定位置。

    当最后一个布阵材料布置妥当,防御法阵合拢。

    阵成。

    “这山上每一株草木,每一粒泥土,每一片砖瓦,自今日起,都属于沐灵山防御法阵之内。”

    言毕,沐灵山上空天地气象为之一变。

    之前云雾缭绕、云蒸霞蔚、云波诡异的山头如同隐匿一般,从众人眼中消失。

    留下来的,只是一个普普通通小山包,看不到里边任何一个人,任何一棵树。

    杨子从小山包中走出来,如同凭空出现一般。

    回头望去,杨子暗自欣喜,叹道,“这,就是聚势藏拙、隐气匿象的防御大阵。”

    感谢爱上过书之蠹虫、闺柒、星星的少年、书友20220101124321027、一个人漫跑等朋友的推荐票。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