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她望见朱标时,神情微动,恭敬行礼:“太子殿下,您来了。” 朱标面上含笑,目光平静:“魏贵妃娘娘召我入宫,不知有何要事?” 魏贵妃示意左右退下,方才缓声道:“殿下,宫中如今动静颇多,太皇太后虽稳坐凤位,实则周围皆是朱王爷旧日人脉。您若不提前稳住后宫,恐他日……” 朱标微微一顿,随即笑道:“娘娘今日可不像往常那般谨慎了。” 魏贵妃叹了口气:“殿下也该知,我魏氏一族已无根基。昔年入宫为妃,徒有美名,却无实权。今日敢开口,也不过是想为自己将来求一个去处。” 朱标沉思良久,终于道:“娘娘若真心助我,日后登基,我不忘此夜。” 两人正说着,外头一声轻咳响起。 随即帘帐一动,一道熟悉的身影缓步而入。 朱标一惊:“皇叔?” 朱瀚拢了拢衣袖,淡笑:“太子深夜入宫,孤怎能不来看看?” 魏贵妃连忙起身行礼:“王爷安。” 朱瀚摆手,让她退下,转身凝望朱标:“景和殿是先帝旧日所喜,你今夜选此地,怕是有意了。” 朱标沉声道:“皇叔既来了,侄儿也不避讳。如今朝局微妙,东宫虽名为储君之所,实则四方离心。我若不走一步险棋,只怕这场棋局永无翻盘之时。” 朱瀚负手而立,眼神不动如山:“你走得不错,但这只是开始。” “皇叔能来,说明我还走在你看得上的路上。” 朱瀚缓缓踱步至雕窗边,背对朱标。 语气平静道:“若我告诉你,太皇太后近日将启用三宫联合册封之制,以此加强后宫制衡,你意下如何?” 朱标心中微震:“是她要为储君之位另立辅后?” “若仅此还好。” 朱瀚转过身来,目光冷静如水。 “她要将几位宗室旁支女子,册为‘辅助太子六妃’,并冠以‘中宫预备之称’。其中两位出自永国公府,一位……是韩家女。” 朱标沉声道:“韩都督府?” 朱瀚点头:“你可还记得我提醒过你,要小心韩家。” 朱标喃喃道:“她不是在联姻,是在分权。她在东宫之外,另设势力。” “不错。”朱瀚语气缓慢,却字字沉重。 “她的目的,不是削你,而是防我。” 朱标皱眉:“为何要防皇叔?” 朱瀚微微一笑,眼神复杂:“我不是明君所需之臣,她知道我有心谋划,将你推上皇位,自然也怕我将你当傀儡。她既不信我,也未曾真心信你。” 朱标看着眼前的皇叔,心头复杂难言。 “若我不答应她,东宫即遭孤立。” “若你答应她,你便不是太子,而是个受制于人的棋子。” 朱瀚语气陡然加重,逼视着朱标:“你现在要做的,是抢在她之前,用你的人,填满她想分给旁人的权力空位。” 朱标定了定神,忽然道:“我没有那么多人。” 朱瀚勾唇一笑:“但我有。” 他缓步上前,将一份小巧折册塞入朱标袖中:“这上面是宫内外三十六人,或是文官家眷,或是老宫人子侄。他们早年便在先帝或我麾下效命,如今皆隐于偏处,只待启用。” 朱标低头,手指紧紧握着折册。 朱瀚注视着他,语气低沉而坚定:“你如今之势,不在你拥有多少人,而在你敢不敢用这些人。 你若有帝王之心,我便为你扫路;你若犹疑,哪怕一瞬,便是你我之别。” 朱标良久未语,眼神在殿中火烛微光中渐渐清亮。 “皇叔,我不会犹疑。” “很好。”朱瀚点头, “那就从明日开始,调宫中礼监、御药、尚食、内书房三司——这些地方最容易换人,却又最难察觉。你若能稳住这些,太皇太后便不是你最大的障碍。” 朱标肃然应诺,朱瀚却不再多言,拂袖而去。 日头尚未升起,宫城尚沉于黎明前的深暗之中,东宫一侧却已灯火通明。 殿外,内侍低头肃立,不敢发出一丝声响。 殿中朱标披着一袭素色锦袍,正立于案前,目光凝注在手中的折册之上。 册页翻动间,每一个名字、每一项职责,他都看得格外缓慢,仿佛生怕遗漏一笔。 案旁火盆炭火熊熊,烧得热浪扑面,可朱标掌心仍是冷的。 一阵细碎脚步声响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