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脚印是凶手留下的?” “现场除了指纹就是脚印,但是足迹分析实在是太难了,我们这边……” 陆川理解,足迹分析,绝大多数的现勘也就是从脚长套公式,计算出对方大概身高。 “谁报的案?” “死者妻子,她回家后发现丈夫被杀。” “指纹不用比对了,杀人的应该是死者的妻子。” “嗯?妻子?” 啥情况? 不等王刚提问,陆川拿出卷宗里的足迹照片。 “凶手并不是仓皇离开的,而是精心设计的足迹方向,实际上对方是从门外倒退着进入房间内。” “这……咋看出来的?” “鞋印花纹的受力方向不对,和正常的前进方向相反,所以对方一定是倒退着进入房间的。” 陆川没有详细解释,而是拿起笔在旁边写,画了一张草图。 “来讲,人前进的方向和鞋底花纹的受力方向应该是相反的,但是这一串足迹的方向恰恰不同。” “还有,鞋子并不是凶手本人的,凶手穿了至少大3号的的鞋子。” “体身高大概在1米6左右,体重不超过50公斤,而且左腿应该有过骨折的历史。” 一米六? 体重不超过五十公斤? 王刚的脑海里一下子就闪现出了报案人的身影。 对方确实就是这个体型。 可是,陆川怎么就能凭借一串脚印看出来的? 黄州市刑侦支队的现勘,虽然在足迹分析上面不太擅长,但是他们会套公式。 根据足脚印的鞋长,判断出凶手的身高应该在一米七到一米八之间。 这绝对是南辕北辙了。 还有陆川是怎么看出左腿骨折的? 似乎是看出了王刚的疑惑,陆川主动解释。 “凶手左脚内侧受力和外侧受力相对右脚来说,内侧大拇指处的受力明显大于外侧小拇指脚掌处的受力。” “和大多数人的脚步受力情况是不相符的,除非对方左腿有过骨折,而且在接的过程当中,并没有十分完好的接好,才会造成这种受力不均匀的情况出现。”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