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读书与快乐-《大唐公主的小驸马》


    第(2/3)页

    人会在什么情况下感觉到快乐呢,很多人肯定没想过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之后有了答案。

    只有两种情况下,一种是进步的时候,今天比昨天更好,此刻比上一刻更好,无论是财务还是情感上的,甚至是亲人的进步,只要有成长,心态就会变得更好。另一种是给予的时候,帮助别人,与人交往的时候,自己的价值得到了证明,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人脉的扩张,愿意付出能够付出的时候,也会有一阵一阵的快乐。

    如果几天没下地,心里会想着有没有长草,庄家有没长害虫,不动便不安心,若是去除草杀虫了,就是一种进步。

    没有人喜欢枯燥的生活,每天吃一样的食物,得到一样的收获,一成不变的所得,原地踏步的时候,痛苦就会趁虚而入。

    因为这个时候你曾经获得的那些快乐都成了已有的东西,得到时候的快乐已经衰减,原地踏步就是后退,就像你丢了重要的人或者财富。

    若是一个人只知道作恶,大多数人的回应便是以牙还牙,无法找寻新的乐趣的时候,还被人不断伤害,那就更难收获快乐。

    乡邻之间都是互帮互助,互相给予,轮换着解决问题。

    那陛下呢?

    陛下做太后远比做这个皇帝舒坦,很多人都知道庐陵王,但是大家可能不清楚庐陵王是个什么样的人。我认识,庐陵王与很多熊孩子是一样的,他愿意把最好的东西送给他最重要的人,他得到一件宝物,首先会想着母亲和妻子喜不喜欢,特别的孝顺。

    太后说什么,他应什么。王妃韦氏想要什么,他能办到的都会尽可能的同意。

    因为那些是他真心在意的人,他的快乐就是给予他在意的人快乐。

    可是陛下不一样,陛下与高宗治理这篇江山数十年,见证了大唐的每一次战争的胜利和民生进步,对江山对万民有十分浓厚的感情。

    帝王家将天下作为私产,对于明君来说,若是百姓过的不好,不如先帝在位的时候,那就是退步和失职,与你们看到年底收成变少的感情是一样的。

    所以,才有了如今教育改革。陛下希望缔造一个繁荣富强的帝国,而不是一个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天下。而教育,就是改变这一切的开始,读书让每个人有了重新认识世界的机会,不再拘泥于出身,将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陛下能用寒门子弟,也能用你们的子孙后代,只要他们有真正的才智,可以让治下的百姓生活的更好,科举只凭才学不看出身绝对不是一句空话。

    读书有很多作用,科举做官只是其中一种,还可以丰富生活、与人交流的辩才和口才、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等等。

    我也给大家举一个例子。

    见到一个美女的时候,没读过书会怎么说,这个人真漂亮、真美,比村头的王寡妇还美。

    读过书的人会怎么说呢,此女面容姣好眉目含情,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手如柔夷肤白胜雪,让人一见倾心,宛如下凡的仙子。

    如果你是哪个女子,你喜欢哪一种赞美?

    从真美真漂亮,到具体的形容外貌的美丽,这便是读书丰富学识的作用。

    当然,这只是一种直观而浅显的好处,更深层的是什么呢?

    古人有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读书是让一个人有才气、有傲气,气质由内而外的散发出来。

    读诗书,能提升一个人的内在,也就是让一个人拥有成熟的观念和处事方法。拥有自己观念和处事之道的过程,我称之为成长。从许多人不同的文章和观点中学会分清是非,认清自己。

    书就是前人的经验,在他周围的人中没有能指导他们前进和努力方向的时候,带他体验不一样的人生和境界,让他慢慢成熟。

    教育对他们来说绝对是必要的,他们不懂的东西,都可以从书中找答案,然后结合现实分析,让他们尽量多读书,武装自己的头脑,这以后会成为他们人生的优势。

    读得懂书中的东西,就算是种地也能学习更多的经验,种的更好。以后你们不懂的事情,你们的子孙能反过来教你们。

    这就是我今天要对你们说的话,读书,拥抱更好的未来。

    沈三问说完这些,台下陷入一阵短暂的沉默,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这段话真是发人深省啊!

    不开心是因为没有进步,帮助他人是快乐的第二源泉。

    他们平时会助人,但是没有想这么多,只是简单的随心而为,现在回想起来,就是驸马爷说的那样啊。

    人是住在自己的情绪之中,与富有与否无关。也真的是这样,有许多比不上自家的人,笑容可比自家多啊。

    要活的开心快乐,还是只有从自身的改变开始,变得更好,进步和成长,才会有长久的快乐。

    这些话带给他的三个下属许多启发,如果他们上台的时候做好总结,将道理提出来,再揉碎了讲,是不是也会像驸马爷这样有说服力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