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文部的扩张,需要用到大量的纸,必须得降低用纸成本,不然对于许多无人问津的著作(扑街书),或是在贫穷的地区,文部就注定是亏损的。 现在,教育要纸,文部也要纸,到时候,纸年年供不应求,价格蹭蹭蹭的上涨,无论是文部,还是教育,都得玩完。 所以,他还要解决纸张的造价问题和制造效率问题。 哇,可是他不会造纸啊。 沈三问只得让崔玄再等等,他再想办法。 崔玄心里拔凉拔凉的,这,居然没办法了,凉凉。 怀着失落的心情,崔玄出了府,找到了宋璟,与他通报结果,“这造纸,估计是太难了,咋们的计划和盛世,恐怕还有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实现,不过我们不能气馁,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慢慢的上下求索。” 两兄弟抱头痛哭,好一阵悲伤。 梦醒时分,美梦破碎,竟是如此的伤人,二人心情失落。 虽然沈三问不会,但他还有个同时代人,于是赶紧写信给张扬,“兄弟,你会造纸吗?” 八百里加急,马都跑死了几匹,张扬紧张的拆开信封,看到这么一句鬼话。 “不会,就书上看过几幅图。浪费朝廷资源,可耻。” 回的是六百里加急,没有跑死一匹马。 沈三问也没抱希望,毕竟他这个兴趣广泛多才多艺的全能王都不会的,张扬能会吗。 还是得亲自去看看,能改进一点改进一点,加快一点点效率,都是巨大的贡献了。 现在大周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日益上涨的纸张需求和供不应求的纸张效率之间的矛盾啊。 造纸术最开始便是由东汉宦官尚方令蔡伦发明,尚方是主管皇宫制造业的机构,造纸最开始便是为了供应宫廷需要。 这么多年过去了,皇宫依然是纸张需求量最大的地方,除了文部这样每日更新的书馆,就数皇宫来来往往的纸张最多。 皇帝,也是名副其实的阅读最多,事情最忙的人。 所以,这个时代最先进的造纸技术,便在于皇宫的尚方局。 唐朝的纸张,已经不再是仅仅一如既往的追求洁白、明亮和柔韧。尚方局的人时常在纸张制作工序中加入更多的杂料,比如涂粉、洒金。染色工艺,便是兴起于唐朝。这时的纸,除开洁白程度,其他的已经堪与后世相比。 只是花纸,没有后代的工艺纯熟。 沈三问以往倒是没有见过各色的纸张,毕竟公事用纸,还是多以庄重为要,带着特定颜色的纸,也更为女儿家喜欢,他接触的机会自然少。 不过,听说,这彩色的纸,深受广大贵妇欢迎,尚方局一经传出,立刻有人仿制,还能买个好价钱。 中国人的模仿和上进能力,永远不俗。 不过,不同的仿制技术,造出来的纸千差万别。 沈三问觉得这纸肯定能够有别的用途,带来收益,却没有想好,到底是如何的有用。 在皇宫深处,一处他从未踏足的偏远之地,他得以亲眼目睹了造纸的整个过程。 旁边还有一名宦官耐心的为他讲解。 只有特定时期的竹子用来造纸才能造出最好的纸张,其他时候,工人们只完成额定的造纸任务,空闲时间便研究改进之法。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