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儒释道辨法2-《大唐公主的小驸马》


    第(3/3)页

    不过,佛教之说,更加玄乎,怎么解释沈三问都能说出一番道理,儒教道教都理论上支持全民教育了,一个佛教还能翻了天不成。

    沈三问看向武承嗣,“武大人那会说佛教说什么来着?”

    辩论这么久,他实在忘记武承嗣说什么了。

    武承嗣:“.众生皆苦,放下即是自在。”

    沈三问看着张远强,“佛教没反对啊,是武大人劝我放下呢。”

    张远强回道,“驸马说,众生皆以名利为要,渴望做官,从士。这种强求难道不应该放下吗?佛教渡人,便是渡心宽逍遥舍得自在之人,何必强求名利,强求读书。”

    沈三问:“佛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是由空幻化而来,空是又色的本源,一切都是缘分,有缘分,色能成空,空能成色。

    同样,求与不求,皆是缘分,皆是自在。不求,如何知求之难,求之艰,舍求而取自在,成其不求。

    若非不求,有如何能羡慕求得的富贵之色,从而产生求的欲望。

    求生不求,不求生求。求,便是不求,不求,便是求。

    与识字不识字,读书不读书,教育不教育,有何关系。

    若有,皆是缘分,世俗之人如何能强求。”

    沈三问还期待这张远强再为难几句,可他例行公事完之后,不发一言。

    看来是明白沈三问的难搞,已经放弃治疗了。

    今日公主放了许多人手在朝堂外,人又在早朝旁的殿堂批阅文书,崔玄亦以协助之名进宫,等待早朝上的消息,此时,传话人放传到到沈三问与人辩论民可使知之不可使由之。

    这种灵活的辩题其实并不容易,因为解释多样,谁也没办法说服谁,孔子当时是怎么想的。毕竟孔子是主张秩序和等级的,这句话是为君王服务做狗腿子,还是教育万民,谁说的清楚。

    崔玄当下就叹口气,驸马爷的论语恐怕都忘光了,他还能与这一众儒生辩论吗,还没到其他的佛释和老子之道就游戏结束了。等到今日早朝结束,非得给他补一补论语功课不可,不然在这一众读书人面前,多吃亏。

    公主心里一惊,思考着若她站在沈三问的角度,应该如何破局呢。孔子说过的话实在太多了,找出佐证来不难,难在如何让这群士人放弃成见,对弱势阶级的成见和鄙夷。科举所取的士人,不至于都是一群忘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糟粕吧。

    来传话的人,换了一拨又一拨,两人终于听完了儒教之争,崔玄当下就自叹不如,真的是高,将自己的观念转化成孔子和陛下的观念,还有谁能反对。

    君君臣臣,一个读书人,哪里敢反抗,这就是压在他们身上的大山。

    这第一轮之辩算是稳了,至少陛下愿意出言鼓励,便不会落了下乘。

    至于,沈三问所说的全民教育的社会,他们早已见怪不怪,驸马爷有太多的“很普”的观念,他们都数不清了,什么依法治国,人人平等,男女平等,恋爱自由,没有他不敢想的。如今只执行到全民教育一步,已经阿弥陀佛了。

    其他的,才是大问题呢。

    崔玄想着,老子那个无为而治,才是真的辩无可辩呢,赢一轮,输一轮,还一轮不分上下,也不算难看。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