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识字-《大唐公主的小驸马》
第(2/3)页
不过许多人识字是会忘记的,特别是在不会写的情况下。沈三问又补充了每年一度的识字大赛,“请记住我们的文字。”记得读音含义,也要记得写法,不然识字就是不完全的。
沈三问一面自己抗拒着别人的影响,一面在需要时,将社会压力,家庭压力,发挥的淋漓尽致。
可笑,这世间还是合群的人更多,为了表面不孤独,留给自己一颗孤独的心。
特别是大周的家族体系下。
务农时,兄弟在工作,所以他也要去工作。
吃饭时,家主要吃青菜,所以他不能吃肉。
娶妻时,家里人认为那家姑娘好,所以他娶。
识字时,家主以识字为荣,所以他榆木脑袋也要将字塞入脑海。
他做的不是自己,而是家族中人期望看到的他。
这样的人不在少数。
沈三问鼓励过许多次自主选择,可是许多人亲手掐灭希望,他们曾经醒过,可是终将沉沦。
所以,他们得识字。
识字是一项大业,不是一时之功,沈三问选出人开始走访各地,记载各地长官的表现,一一检查村落识字的水平。
只是识字,还达不到阅读的水平,但只能是先识字,再谈其他。
识字运动如火如荼的开展了小半年。
这个小半年,大周还是挺震动的,许多烦忧识字有大麻烦的人,在此时已经忘记了那些可能存在的的不利影响,上到州官,下到百姓,都只有一个信念,大周人就该读得懂大周字。
假话说的多了,说话的人都相信它是真的了。
何况,都在说相同的话。
这期间,男频和女频也都出现了一些潜力股,武延秀的文风也开始成熟起来,对情节的驾驭能力也熟练了许多。
只是,能让沈三问惊艳,给出大神约的人没有。
上官婉儿的作品也开始成为洛阳最火热的作品,男女通杀,一度超越三生三世,只等她完结出书,必然会有许多人购书珍藏重复追读,又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至于沈三问的地府工作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