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205章 交换与地域之争-《大明:国舅凶猛》


    第(2/3)页

    陈经笑着回应,等走到屏风之后,张骥才看到刘健也在,拱手作揖的同时,心知肚明肯定是为了入阁的事情。

    陈经本来已经从户部尚书的位置上退下来,但为了一个入阁,居然还想老骥伏枥,不服不行啊!

    同时张骥也感觉到了刘健的难处,如果有更合适的人选,肯定不会拉上老伙计陈经,当首辅,估计压力不小。

    先是客气了几句,刘健就说起了正事,但说的是马文升。

    马文升的资历绝对够用,刘健也先保证了肯定会推举马文升入阁,并且也会把陈经捎带上,至于焦芳,那是妥协的产物。

    “刘大人,不是要推举四人入阁吗?还差一位,不知道是谁?”

    刘健苦笑,“我只能推举三人,马文升,陈大人,焦芳,至于第四人,那就是李东阳和谢迁的范围了。”

    陈经在一旁也说了些李东阳和谢迁不太好听的话,这时候就是过独木桥一般,而昌国公却有非一般的影响力,可能会决定最后的结果,巴结一二不寒碜。

    张骥对此心知肚明,所以说,之前在皇帝姐夫面前都没表态,等的就是现在被当成举足轻重的筹码。

    张骥当即和刘健谈条件,此时也不再掩饰自己的意图,“我要开海,希望得到内阁的支持,刘大人以为如何?”

    刘健诧异道:“国公新成立的外交通商衙门,不是已经把朝贡的事务都转过去了吗?”

    在刘健的认知里,这就是开海的代名词了。

    张骥也没觉得刘健没见识,“刘大人,我说的开海,是全民皆可出海,或渔利或通商……”

    听完张骥的科普,刘健和陈经都沉默了,此等开海,乃是太祖明令禁止的,后来的三宝太监下西洋,那也是朝贡体系的一部分,后来难以为继就取消了。

    大明海疆无事,不是挺好的吗,昌国公偏要开海,属于没事找事的范畴。

    但张骥已经摆出了条件,球踢到了刘健和陈经脚下,怎么回?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