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马诚讲完了惯用的手法,最后还是说了几个人,“别的你也不用找了,最初跟我搭个的人是光禄寺少卿侣端,他爹就是户部尚书侣鐘,你找上他准没错。” 这没有出乎张骥的意料,因为侣端本来就在怀疑名单上,缺的只是切实的证据而已。 “马大人,除了侣端呢?他一个人也办不了这么大的事情吧!” “那我就不知道了,不过户部其他司,也有侣端的人,他仗着老子是本部尚书,其他人哪会不给面子,至于别人,我觉得你还是问侣端更好。” 张骥又问了几句细节,最后起身和马诚告辞,不管今后是否独立斗一斗,现在是要承马诚的情。 关键是弄清楚了这里面的手法,主要的经手人,搞行贿受贿捞钱这一套,对这帮古人不服不行,而且也让张骥明白了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这句话的含义,说的简直太精辟了。 现在交汇的点,集中在了侣端身上,无论是张骥自己查的,还是其他人查的,都表明侣端是个关键人物。 而这个侣端现在又被卷入马玠一案,对张骥十分有利,可以在对方的麻痹大意下,出其不意的一举攻破对方的心里防线。 除此之外,对徽商,对晋商,也要加大力度,那些商人手里掌握的资料,非常有用,甚至是扳倒某些大佬的利器。 张骥在安陆的时候,养成了一个小习惯,那就是侧写。 回到家,他再次开始梳理,把整件事都从头到尾的捋了一遍。 最后在侣端的名字上画了一个圈,这位他没打过交道,但是既然是京官,还是户部尚书侣鐘的儿子,那么称呼一声衙内也没错。 在张骥看来,侣端有身份和能力把整件事串起来,因为他不会小看一个衙内的能量。 身边的近人,陆续来到昌国公府,聚集一堂。 马璁先是说了马文升的难处,今天早朝,午朝,马文升被刘大夏,李东阳等人攻讦质问,场面很难堪。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