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太子既然让你来,说明你对这方面不陌生,水泥的事情就交给你了,一个月之内把窑建起来,烧制出成品,到时候算你一功。” 谷大用自然答应,不过他来不止这件事,“侯爷,刘瑾他们让我给带个话,盐政,也是有镇守,分守太监的,这些人,侯爷若是能收归己用,可以省不少力气。” “你不说我还忘了,刘瑾既然这么说,肯定是有自己人了,可用吗?” 谷大用点点头,“虽然只是一个分守太监,职权不大,但足够侯爷切入盐场事物了,那人叫汪敏,是汪直的干儿子,汪直垮台之后就被打发出京,和刘瑾,丘聚的关系最好了。” “那你先耽误几天,把我送过去引见后再回来忙吧!” 张骥带着巡盐大使的印信,在锦衣卫缇骑和卫所兵的护送下,又往回走。 因为两淮盐场主要集中在黄海沿岸,他跑到江阴跑过头了。 张骥一行近六百人,声势很浩大的来到了两淮盐场之一的青口镇。 早前有消息传到京城,说是灶户暴动,张骥到了地头亲眼一看,不是那么回事,灶户们很忙,不是在打柴割芦苇,就是在煮海为盐,远近怎么看都像焚烧厂,乌烟瘴气的,不知道这算不算古代版的破坏环境。 张骥没有停留,径直去见了分守此地的太监汪敏。 汪敏三十出头,脸膛白净,对张骥的态度恭敬的不得了,除了刘瑾和丘聚的因素,他也想抱紧当朝国舅的大腿,争取早日离开此地。 因此在给张骥介绍情况的时候,没有丝毫的隐瞒,把他知道的都说了。 “侯爷,盐,那就是银子,不瞒侯爷说,我在这几多年,就已经攒下了数万两的身家,而这不过是小利而已,像那些晋商,徽商,才叫富的流油,富可敌国呢!” “这话怎么说的?他们都贩私盐吗?” 汪敏苦笑,“这个没法说清楚,朝廷不是把纳粮开中法,改成了纳盐开中法吗,现在是有银子就能拿到盐引,再用银子收灶户手里的正盐,一掺和,是不是私盐说不清楚的。” 张骥听着汪敏娓娓道来,才知道不止清代有所谓的扬州八大盐商,现在盐商的祖宗早就成型了。 先期是以晋商为主,因为倚仗纳粮开中法,加上晋商对北境地理的熟悉,赚了一个盆满钵满。 可最近,晋商被徽商完败,因为大明改了政策,纳粮变成纳银,一下就断了晋商的底气。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