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12章 永乐大典-《大明:国舅凶猛》


    第(2/3)页

    不过这涉及到海禁一事,朱佑樘对海禁是持支持态度的,所以张骥就打着查看永乐大典,准备翻印的由头。

    朱佑樘一听,张骥居然要翻印永乐大典,这可不是小工程,耗费巨大。

    因为想要达到比较有质量的刊印效果,只能用雕版印刷,现在活字印刷弄出来的成品,质量很难让人看的入眼。

    “二郎,你可知道,为了编纂永乐大典,就耗费了十几年时间,一代文人为此皓首穷经,而想要将其刊印传世,不光得人力众多,银两的耗费也是天文数字。”

    张骥起初只是拿来当借口的,朱佑樘这一说他想起来。

    后世的时候,因为各种原因,这一部永乐大典散失了很多。

    如果多多印刷,令其传世,也算是一大功德,为华夏璀璨文化做了贡献。

    “姐夫,此事花费再多,我也愿意做,只是需要有人配合,特别是朝廷,因为要用到很多匠户。”

    朱佑樘沉吟一声,“二郎有此心,我当然赞同,这样吧!让礼部和工部抽调一些人手,在给你三千匠户的使用之权,若是能做成此事,姐夫我也跟着沾光呢!”

    有了朱佑樘的支持,张骥就叫上了刘瑾等太监,在皇家藏书的地方寻找宝船图纸,顺便看看名气甚大的永乐大典。

    但是当张骥来到皇家藏书的皇史窚,整个人都不好了。

    在他的印象中,永乐大典也就是一部书而已,而且还是孤本,是以解缙为首的人历经多年准备,耗时六年编成,是永乐之前的世界最大百科全书。

    不但空前而且绝后,后来的四库全书,在永乐大典面前连弟弟都算不上。

    可真正看到皇史窚内的永乐大典,再由负责看护此地的太监一说。

    张骥才知道,这部大部头巨著,竟然有三亿七千万字,两万多卷。

    张骥终于明白皇帝姐夫刚才为什么脸显为难之色,想要刊印这样的大部头,还是雕版印刷,不但耗时间,花费的银子也海了去了。

    但大话已经说了出去,而且这是对后代有无限利益的事情,张骥咬咬牙,暗忖就算再难也办了。

    这都是之后要忙的事情,而现在,想在两万多卷书中寻找郑和宝船的资料,在没有图书目录检索的古代,也是一件困难事。
    第(2/3)页